第110章: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石?”
    这大汉登时就瘸了,就差当场哭出来。
    这可是皇帝啊?!
    皇帝在干什么?
    在握着他的手,在认可他一个泥腿子?
    就因为为国出力?!
    还是仅出了二两力??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老百姓,哪顶得住这种话术?!
    刘恪则是对着百姓们,继续道:
    “战后缴获,按照股筹折算,最低也可取一成利。”
    “也就是说,若是捐了百石粮草,战后最少也可凭着股筹,从朝廷兑换出一百一十石粮草,或是其他折算物。”
    “若是此战缴获更多,所兑的粮草也越多,只多不少。”
    “哪怕是败了,哪怕战后缴获入不敷出,朕就是掏空库府,也要把数补足。”
    刘恪说完,便静静等待着百姓们的反应。
    他不怕百姓们不捐,这就是忽悠,号召力就是这么来的。
    就算是陈胜吴广,也不是振臂一呼,而是有计划的行事。
    这套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是以话术陈明利害,鼓动号召。
    其二,是摆事实告知此事困局,深化影响。
    其三,则是许以重利,勾动人心。
    层层递进,每一次都在不断打破百姓们的心理防线。
    无限表明朝廷困局,拉低百姓们的期望值,让他们隐隐有捐粮的意愿。
    然后告诉他们,其实不是让你们无偿捐献,不仅有利可图,这利还可能相当大!
    至于是否真的相当大,那就看朝廷的意愿了,反正打交趾的话,保底一成利是有的。
    这有点像战争债券,只不过刘恪将之称为股筹。
    大汉的信誉基本过去的二十年里,已经被耗得差不多。
    就算换了皇帝,也得重新竖立,得靠时间慢慢磨。
    单纯的从民间募集粮草,根本没用。
    所以刘恪选择了股筹。
    而他付出的,则是个人信誉,自己半年以来,无一败绩的威名。
    想要继续这么做下去,他就不能败。
    同时还将股筹和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行为,绑到了一起。
    即爱国行为。
    而且还加入了保护琼州土地,保证秋收成功等,各种直接关乎到百姓利益的行为。
    多重绑架之下,百姓们就有了更多捐献粮食,换取股筹的理由。
    按刘恪的想法,如果能顺利发展下去,百姓们对大汉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
    简单来说,就是会越来越爱大汉。
    等到百姓们将自己缴纳的税赋,看做是荣耀。
    想着楼船上的一根桅杆,汉军手中的一支戈矛,皇帝赶着的一条驴子,全是他们的税赋所化,并为此自豪,霸业可期。
    这将是刘恪未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过程中,极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汉较之于东胡,唯有一胜,那就是人心。
    他就必须将这一点做到极致。
    毫无意外,在刘恪堪称不可思议的连番大胜之下,配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与【忽悠】的话术双管齐下。
    这成分极为复杂的股筹,完完全全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
    人们纷纷开始捐献粮草。
    但这时候,就没有第一批人的优待,一两就是一两,二两就是二两,记少了不行,记多了更不行。
    无数人后悔莫及。
    早知道刚才就冲上去了,哪怕只是脑热口嗨呈一时之快,也能净赚一石米粮啊!
    多倒是不多,但只要是白嫖来的东西,谁又不爱呢?
    更多挤不上前的人,则是选择将消息传递开来。
    谁还没个亲朋好友?
    哪怕不是让亲朋好友也来捐献粮食换取股筹,多个人商量一番,也是不错的。
    人群里当然也有东胡细作。
    甚至刚才拉着人,不让人上去捐粮,就是他们干的。
    但此时,别说拉人了。
    他们这种不想捐粮的内鬼,已经快要被挤出人群之外了!
    而御前侍卫们已经焦头烂额,应付不过来。
    打仗在行,挖地道也行,劫掠海贼船也没问题,放火防火更是颇有心得。
    可算数是真不行。
    于是乎,箫元常在一知半解中,带着小吏们,接过了股筹一事。
    哪怕手头上一直在计算百姓捐献的粮草,以及发放股筹,他都没想太明白。
    还能这么玩?
    仗都还没开始打,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就能空手套来粮食?
    但他望着蜂拥而来的百姓,渐渐就明白了。
    首先就是皇帝确实没输过。
    其次,交趾不是东胡,百姓可能畏惧把大汉平推到琼州的东胡,但不太可能畏惧一个几年都没打过仗的交趾。
    皇帝就算真要输,那也是输给东胡。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