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大秦正统在交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是算了吧。
    之前高让劝他出兵时,就说汉军快要断粮,趁机出兵越过凉山取高州、琼州,不仅能博得东胡人的好感,还能开疆扩土。
    他确实同意了,心中又有了些想法。
    可这距离出兵才多久啊?
    刚备好了粮草,交趾大军都还没跨过凉山,汉帝就反手一拳抡了过来!
    就算只有四万兵马主动出兵,那也看不到半点断粮危机啊!
    汉帝有这种凭空变出粮草的手段,还打什么?
    之前打东胡南军的时候,也就五万禁军而已,对付普六茹部水师,也没多大伤亡。
    这交趾疏于训练的兵马,落井下石,打些断粮的汉军,当然没问题。
    可对上御驾亲征的汉帝,哪能讨得了好?
    别说四万大军了,之前汉帝收南海两个贼王,就用了八千人。
    打夷州,也就八千汉军和刚收服的海盗!
    这么一看,不战而降总比灭国了再降,待遇要好吧?
    还能落个保得一方百姓平安的好名声,亡国也能做个富家翁。
    士亥有自己的想法,但着实被高让劝的烦了,见高然又是幅你这样不行的样子,索性道:
    “高相国,那伱说要怎么办吧!”
    高让上前几步,悄声道:“大王年纪尚轻,不知兵事,可交由臣来抵御汉军兵马。”
    “大王能居住深宫中,听取臣下的汇报足以,有朝中英才来辅佐,定然能挡下汉军。”
    “此外,如果实在抵挡不住,即便败了,大王也可与汉帝分说。”
    “只将过错推与臣等便可,直言这都是臣的主见,大王并未参与其中,便可保得平安。”
    士亥登时眉开眼笑:
    “这个好!本王这就下诏,让他们都听你的!”
    他想了想也是,不抵抗就投,总觉得有些丢人,挺对不起祖宗的。
    可要是大加抵抗,又不一定能赢,万一汉帝事后问罪怎么办?
    汉帝杀起人来,可不留情的。
    这要问罪被砍,士家绝了后,不就更对不起祖宗了?
    现在高让乐意背上这口锅,简直再好不过!
    士亥立即手书下诏,虽说他看起来能力就那样,但一手字还挺不错,箫元常看了只怕还想切磋切磋。
    有了士亥的诏书,高让也不多言,便退下了。
    他并未借着诏书权倾一时,而是真的召集朝中有能耐的文武,议起事来:
    “我军可出兵五万,而民间南越人之中的可战精壮,约莫也在三万之数。”
    高让并不怕汉军。
    虽说交趾国的正规军少,但南越土著着实彪悍,而且极为熟悉地形,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这是他们强于汉军的一个点。
    要是进攻战,他还有些担心。
    可若是防守战,那些南越土著必然会自我动员,自发抵御汉军。
    这便是八万可战之兵,再算上各郡郡兵,根本不怕四五万的汉军。
    就算打了败仗,守城总能守住啊!
    高让继续道:
    “汉军来攻,皇帝更是御驾亲征,再加上之前东胡大可汗送来的情报,大汉这样孤注一掷的做法,显然意味着后勤有了巨大的问题。”
    “国中三郡,还有多少存粮?”
    高让问向一员文臣吕狭。
    此人貌丑,但精于记忆,每日上奏的各种杂事,都背读,郡城存粮自然也能记下。
    吕狭回应道:
    “日南郡和九真郡分别有十四万石和十二万石存粮,交趾郡中,则有二十万石。”
    “民间存粮未作记录,但去年乃是丰年,民间存粮不在少数。”
    “这么说,只看各郡城存粮,也应有五十万石左右。”
    高让再度确认了一遍,而吕狭则给出了各郡各处粮仓,更为细致的存粮分布。
    听到存粮丰足,一干议事文武,也都安下心来。
    一人一月食一石。
    哪怕算上民夫、牛马,五十万石粮草,也够撑很久。
    汉军来攻不用怕,就算打不过,死守也能守住!
    然而高让脸上却并没有几分喜色,反而面色更加凝重,继续询问道:
    “国中兵马,郡城郡兵,所无法照顾到的遥远耕田,大概有多少亩?”
    “少说有百万亩……”
    吕狭下意识回答,随后便意识到了大事不妙,恍然大悟道:
    “相国是认为,汉军匆忙来攻,是为了在我们秋收之前,抢收城外粮食?”
    高让重重点头。面露复杂之色:
    “必是如此!”
    “琼州粮草不足,尽管能筹措一定粮草出兵,可长期作战下的粮草供应,也极为困难。”
    “而我之前便听闻,那汉帝连海盗都劫,必然不会放任我国安然秋收!”
    “我军出兵兵进琼州,要担心田地被破坏,秋收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