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水战并非船多者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陈伏甲是个身材修长,浑身透着自信的男子。
    最让刘恪印象深刻的,是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和无时无刻都显着的贵气。
    略微有些印象,出身颍川陈氏,也是世家重臣之一,和箫元常一样,是杨仲的弟子,不过这位和杨仲更亲密一些。
    【姓名:陈伏甲(上士)】
    【年龄:29】
    【统率:41武力:78智略:92理政:79】
    【特性:名门、携威、巧言】
    能力相当不错,智略甚至比箫元常、岳少谦都要高上一些,武力、理政都还算不错,有一州之才。
    “看特性应该还是个舌辩之才,朝廷里就缺这样的人才。”
    “世家之中人才确实不少,只是不知道,之前是否有因为这些人的效忠,而增长的君威。”
    “如果和朝廷不是一条心,有能力也不好用。”
    当今大汉势弱,合纵连横不可避免,如果陈伏甲一心为大汉效力,倒不失为一个好用的使节。
    要知道,东胡不只有大汉一个邻国,东胡的北军、西军、东军,可都还在国境线呢!
    “陈卿家所来何事?”
    先摸摸陈伏甲的底。
    陈伏甲拱手道:
    “陛下,我大汉全据琼州,而东胡南军退守高州,封锁陆路,如今呈对峙之势,相当焦灼。”
    “臣有一计献上,可绕过东胡,大开商路,丰富琼州物资。”
    刘恪不苟言笑,令人端上茶水,解解乏:“说来听听。”
    陈伏甲正色道:
    “缅国、交趾国、暹罗国、夷州国,为我大汉邦国,物阜民丰,且未经历战乱。”
    “琼州虽然是产粮大州,但铁矿金银着实短缺,若是陛下遣人与四国重修旧好,开海经商,必然能互通有无。”
    陈伏甲的思路很清晰。
    琼州、高州虽然有陆地相连,但以东胡南军的兵力,完全可以封锁旱道,将大汉死死堵在琼州。
    如果大汉想偏居一隅之地,自然没什么问题。
    可要有一番作为,就得想办法从海上进行突破。
    东胡的水师虽然很烂,但大汉这边压根没有,所以寻找外援友邦,是必须的。
    刘恪点头表示认可,陈伏甲说的没错,从资源上来讲,琼州缺少矿产来打造足够的兵刃甲胄。
    所以即便收复了整个琼州,他也只敢让廉汉升扩军一万。
    不然总不能让新兵上战场抡王八拳吧?
    其实刘恪也考虑过弯道超车。
    琼州木材资源多,而且多是硬木,直接弄出点像是榆木大炮之类的一次性土炮,轰隆就是炸。
    别看这玩意是一次性的用不了几次,但拿去打太原也能发挥些功效,更何况对付的是没见过火炮的东胡人。
    但刘恪不懂具体怎么操作,而且用树干做炮身,也得用铁皮、铁丝稳固,还是要铁。
    反观东南亚,虽说不知道这个架空世界的资源分布如何,但地理位置摆在这里,穷不了。
    而且因为孟获、士燮的治理,缅国、交趾国已经开发了几百年,积累下来也是笔巨额财富。
    见皇帝露出思索之色,陈伏甲便知道自己的谏言成功了,继续道:
    “除此之外,这夷州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与闽州隔海相望,若能引得夷州国相助,或可让海事更为稳定,也更添一个能威胁到东胡海岸线的战略要冲。”
    “而且当年吴王开拓夷州后,曾设造船厂,“飞云”、“盖海”两艘楼船,便是在此地所造。”
    “距今已经营数百年,夷州多船,即使无法购得楼船,购入大量艨艟,也可尝试设立水师,天高海阔,大可去得。”
    “夷州是大汉疆土,称不得国。”
    刘恪吐字清晰,重音明显:
    “朕已遣人去夷州问罪,勒令其首领自降为大汉夷州刺史,船自然是有的。”
    “陛下圣明!竟是早就知晓夷州之重!”
    陈伏甲感觉有几分寒意,连忙拜下:
    “臣家中颇有钱财,有些海贸营生,愿献上商船五艘,为大汉开拓海事!”
    “哦?”
    送船的?
    以刘恪的经验来看,船,能开就行。
    去民间弄点大型渔船,勉强也足够出海。
    之前他是这么想的,但有正儿八经的船送上门,哪有不要的道理?
    刘恪瞬间变脸,热情了几分,甚至将自己刚喝了一口的茶水,递到了陈伏甲面前:
    “爱卿家中只有五艘商船吗?”
    陈伏甲冷不防打了个颤,望着皇帝热切的眼神,想到前些日子满街的血流成河,索性如实道来:
    “家中本有八艘商船,只是还有三艘,要维持商贸......”
    刘恪摆了摆手:“朕还当是坏了呢!”
    “既然能开,就一并送来,多出的这三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