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无懈可击(大章求追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恪刚带着赵宁领军出城,张淮阳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昨日只差半刻钟,他就能赶到琼州城,只可惜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张淮阳知道自己得担很大责任。
    折了两万兵马,还有乞颜石、乞颜亨三人,再加上之前的乞颜构和一万骑兵,虽说事出有因,但终究还是对东胡南军造成了不小损失。
    那位昭武帝,确实有能力。
    不仅武艺过人、奇计百出,更让人佩服的是,敢于和士卒出生入死。
    而且在鼓舞士气方面相当有一手,每逢出战,只要在阵前一通妖言,就能让汉军士气提升三成。
    还能心甘情愿为手底下的将领,吸引乞颜石的箭、乞颜亨的刀。
    将自己当做诱饵,去换取更大的战果。
    更离谱的是,由于出身民间,所学颇为驳杂。
    会做法,会挖地道,行事不循规蹈矩,很难让人猜到他下一步的动作,饶是以张淮阳的稳健,都有些头皮发麻。
    如果用看待将领的眼光来评判,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最具意外性的名将。
    这样的皇帝,放在哪个时代,都绝对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明君。
    就算是在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之中,也说不定会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不过张淮阳并不打算以此为自己辩解什么,夸赞敌人毫无意义。
    他只是将大汉新帝登基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写在奏疏上。
    当年就是东胡大可汗一手提拔的他,现在大可汗虽然身体不好,但张淮阳依然相信大可汗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暂且败上一阵,算不得什么。
    只要琼州三郡在他们手中。
    只要刘雉儿手中仍旧只有琼州城一城之地。
    大汉迟早是要败亡的。
    最直观的就是兵源、粮草。
    东胡南军折损两万兵马,能立刻从郡城后备军中补员。
    粮草损失,也能从郡城中再度调集。
    他们耗得起,大汉耗不起。
    “报,将军!”
    正写着奏疏的张淮阳,抬头看了眼来人,将其引入帐内:
    “是杨太师的消息吗?”
    杨仲一直都和东胡有联系,甚至比宇文氏更高端一些。
    因为和他联系的人,正是东胡南军主帅,张淮阳。
    张淮阳其实心里一直都很奇怪,以昭武帝的手段,应该早就识破了杨仲的立场,而杨仲竟然没有跟着乞颜构一起死,反而活到了现在,真是匪夷所思。
    “有何消息,说吧。”
    那探子便道:
    “汉人皇帝将《治民疏》给大臣们传看。”
    张淮阳不解:“治民疏?”
    探子拿出一封信:“这是杨太师的抄本。”
    张淮阳接过抄本,看了看,大为感叹:
    “也不知是何人所作,确实字字珠玑,颇有才能,只是......”
    “有些不合时宜了。”
    张淮阳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东胡之中,门第之见相对于大汉,要浅的许多。
    不过他也很清楚,大汉的世家门阀,强势到了什么地步。
    从高皇帝喊出“与天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后,大汉就注定会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
    当年王莽篡汉,就是借用了世族力量,而光武皇帝复兴大汉,又是借了世族的力量,皇权在变,世族的力量却没变。
    昭烈皇帝再兴汉室时,那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汝南袁氏,更是直接登基称帝了!
    各地世家豪族根深蒂固,谁都能在乱世之中举兵,成为一方势力。
    皇帝有能力有手腕的时候,这些人会是治理天下的助臂,皇帝没能力,水平菜,这些人就是社稷蛀虫。
    在张淮阳看来,新登基的昭武帝,属于有能力有手腕的一类皇帝。
    但目前大汉的一城之地,根本支撑不起这样强势的皇帝。
    说句不好听的,大汉会亡,世家亡不了。
    张淮阳将抄本放到一边,没意义的东西罢了:
    “皇帝是打算按着这封奏疏,来改革了?”
    如果真是这样,他反倒还要感谢献上《治民疏》的人才。
    都不用强攻琼州城,连围城、断粮都不要了,等着琼州城里的世家献城就行。
    皇帝手里是有兵,但这可不是天下大定的和平时期,还有着外敌!
    东胡人手里,也有兵,更多,更强的兵!
    要知道就算是东胡人,打下州郡之后,大多也是劫掠世家,而不是屠。
    即便屠,也是屠几家留几家,让那被留下的几家感恩戴德。
    以至于在东胡大军的强势,以及心中的恐惧之下,才有后来的世家贵族举城投降。
    探子道:“并没有,汉帝只杀了三个大臣,在朝堂上哭闹一番,发了通脾气。”
    说到这里,探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