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参谋部和庙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便。”
    枢密院级别定得高,这是朱由检之前定下的,为的就是分内阁的权。
    后来他提出五院方案,把五院级别统一定为正一品,实际除了枢密院之外,其他四院都没有一品官职。
    想要升为从一品、正一品,只能用加衔提升级别。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枢密院的官员兼任其他四院官职时,级别会比较高。可能会让其他四院的主官,觉得不太自在。
    如今五院方案已经通过,枢密院的级别是不能降。袁可立的意见,是向下增加级别:
    “臣以为左右枢密使、枢密同知、枢密佥事、枢密同佥之下,应该增设职位。”
    “前宋之制,枢密同佥之下,有枢密都承旨、枢密副都承旨、枢密承旨、枢密副承旨掌承宣旨命。又有枢密检详官、枢密计议官、枢密编修官等官。”
    “臣以为应该增设这些官职,为枢密院官员定品。”
    “枢密院下属各部和总署,级别应定为正三品,和侍郎、副都御史相当。”
    朱由检有些迟疑,询问道:
    “定为正三品合适吗?”
    “难道还称为侍郎?”
    袁可立有些犹豫地道:
    “或许可称为侍中,以和侍郎区分。”
    朱由检摇了摇头,没有同意这点。
    侍中在大明是建文皇帝曾经设置的官职,位在尚书和侍郎之间。
    它的名字是不错,但是朱由检不想用――
    避免有人把自己和建文皇帝联系起来,说自己乱改官制,必然遭到失败。
    所以他思索之后,说道:
    “直接称为部长吧!级别定为正三品。”
    “以后三字部的主官就称部长,和吏部等两字部区分。”
    “三字部衙门级别定为正三品,部长和副部长可通过担任枢密大臣提升品级。”
    “正三品部长之下,副部长级别从三品,部长助理或者说部务佥事正四品,部务同佥从四品。”
    “司厅处科的主官也直接称司长、厅长、处长、科长、股长,级别定为五六七八九品。”
    “副职加个副字,级别降低半品。”
    “这样从部长到股长,每级皆有官位。”
    仿照之前给锦衣卫设置的官位,朱由检定下这些级别,又说道:
    “枢密同佥以下,设四个级别承旨,作为枢密院加衔。”
    “有这个加衔的官员,可列席枢密院会议,参与整个枢密院的事务。”
    “枢密同佥及以上,统称枢密大臣,参加枢密院会议,决定日常事务。”
    “并可参加御前会议,推选总兵、副总兵等武官。”
    这是把推举高级武官的权力,由之前定下的九卿廷推,改为枢密大臣廷推。袁可立有些犹豫道:
    “这样政务院等院的九卿,或许会有意见。”
    朱由检连枢密院都设了,怎么还在乎一些文官的意见?毫不在意地道:
    “有意见就让他们提,不要憋着不满。”
    “军中的武将他们能认识多少,推举时还不是乱选?”
    “枢密大臣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军中事务有了解。推举总兵、副总兵时,总会靠谱一些。”
    又说道:
    “还有护军使和边疆督抚,枢密大臣和九卿一起廷推。”
    “涉及藩属和外交事务的,还要加上理藩院大臣。”
    “枢密院的大臣,像都察院一样,由朝堂大臣提名,朕从其中挑选。”
    三言两语,定下了这些官职的级别和推选任命方式。名义上仍旧是廷推,但皇帝毫无疑问增加了决定权。
    袁可立对此有些无奈,但这是枢密院设立时就有心理准备的。
    皇帝之所以设立枢密院,就是为了增加在军事方面的决定权。
    为此不惜承认文官夺取到的兵权,换取群臣同意。
    群臣若还不知足,皇帝也会翻脸。
    所以他同意了皇帝的决定,并且应皇帝要求,和其他兵部大臣商量一个枢密院官员的名单。
    朱由检特意提到了杨嗣昌,询问袁可立道:
    “杨嗣昌怎么安排?”
    “袁卿是怎么打算的?”
    袁可立认为杨嗣昌是天生的参谋人材,当然想安排在参谋部。
    之前他还觉得杨嗣昌现在的官制品级低,超擢可能会引来非议。
    如今皇帝把枢密院下属的三字部定为正三品,那就没有妨碍了。他说道:
    “臣以为杨嗣昌的能力,可以胜任枢密院参谋部长。”
    “他去年刚升任从三品参政,磨勘年份还不够。”
    “臣以为可让他担任从三品副部长,署理部长职务。”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说道:
    “杨嗣昌有能力是不差,但他在军事上没有实战经验。”
    “还是让他担任副职,正职由卿兼任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