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军机处和武英殿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分科。”
    “选择可靠人员,去通政司任职。”
    这个提议说出,通政使吕图南眼前一亮。
    要说这次五院调整中最受伤的是谁,那是非他莫属了。
    原本通政使和大理寺卿排在九卿最后,级别同是正三品。通政使地位还高一点,稍微高于大理寺卿。
    结果这次五院调整中,通政司丝毫没变化,甚至没有和六部等衙门并入政务院。
    大理寺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五院之一的大理院。
    虽然在五院中排行第四,和政务院、枢密院这东西二府不能比。但是大理寺的官职,却实实在在提升了品级。大理寺的官员,也有了更高的提升空间。
    与之对比,通政司职官几乎没有变化。只有杨嗣昌凭借个人能力,被调入了枢密院。
    尤其是曾经归属通政司的六科,这次被划给了大理院。吕图南这个通政使,对此实在很伤心。
    现在,他这个通政使不但排在九卿最末,甚至有声音冒出:说通政使这个正三品官职撑不起九卿的名号,应该把九卿的称呼,让给同属五院的理藩院掌院。
    如今皇帝终于想到通政司,这让他有些激动地道:
    “臣以为科级实在太低,应该把公文处提升为公文厅,下设军机处、财政处、礼法处、藩属处等处,分管相应奏疏。”
    “将来奏疏到达通政司后,由公文厅处理,送给分管的大学士。”
    这样一个流程,和以前相差不大,但是通政司却多了一个分类权。下面也增加了一些机构,能让通政司的官员稍有慰藉。
    朱由检点头认可,觉得这有利于自己给大学士分工,而且没有给内阁增加僚属,没扩展内阁的权力。
    所以他当即就下令道:
    “通政司分类后的奏疏,可通过内廷文书房,直接交给分管大学士。”
    “每个处的奏疏由一到两位分管的大学士写好票拟后,再由其他大学士处理,并最终由首辅确认。”
    “保密司派人担任副厅长,专门负责机密奏疏。”
    “军机处的奏疏,可以由分管的大学士直接呈递御前。”
    “因为涉及军事机密,存放地图、沙盘的武英殿要专门分出房间,处理军机处事务。”
    “所有机密奏疏都要由能接触机密的人负责,并且做好记录。”
    “万一出现泄露,朕会严惩不贷!”
    对于保密的重要性,朱由检是一再强调。
    随着群臣对锦衣卫保密司的适应,保密工作也逐渐深入。
    朱由检之前对保密司的设想,正在一一实现。
    韩听着皇帝和通政使一唱一和,确定这些事情,这让他心中很是有些无奈。
    放在以前,通政使这样的小人物根本不被他看在眼里,除了九卿的虚名外,通政使连侍郎都比不上。
    但是当今皇帝却给虚名的九卿实权,通政使作为九卿之一,有了参加常参会议、九卿廷推等权力。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九卿相比大学士也不遑多让,他这个内阁大学士,面对通政使的时候,也得客客气气。
    所以面对吕图南的话,韩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认真思索,对自己的利弊。
    通政司奏疏分类的事情,让韩略微皱了皱眉头。
    因为奏疏被通政司分好类别后,首辅就没有了给大学士分配奏疏的权力。这些奏疏会直接交给分管的大学士,首辅只能在其处理好后,进行二次处理。
    这是对首辅权力的削弱,对以后的首辅很不利。
    同时,皇帝在内阁设立军机处,让负责军事事务的大学士在武英殿处理军事机密,也是对内阁的分化――
    时间久了,不在一个地方办公、而且都有票拟权力的两拨人,有可能变成两个衙门。
    这需要的时间可能很长,但是皇帝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他还年轻,能耗得过群臣。
    韩不得不感慨,当今皇帝实在是太聪慧,脑子也实在太灵活,一计不成就又是一个计策,让人目不暇接。
    他想明白了这些,黄立极等人却没想明白。或者说有的人想到了,却并没有在意――
    毕竟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就连韩,对皇帝的这个想法也没有继续反驳。因为他之前的表现,已经足以对文官交待:
    不管怎么说,票拟的权力都被他留在了内阁。以后的事情怎么样,让以后的大学士争取。
    朱由检见自己的提议终于被通过,心中感慨这件事的不容易。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有了在军事事务上的快速决策权,以后处理军务时,会更从容自在。
    所以他很快下令道:
    “东阁大学士徐光启,这一年来勤勉任职,以编练新军、监护朝鲜等功绩,加衔正二品议政大臣,同时加正二品枢密佥事衔。”
    “转为武英殿大学士,以后入直武英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