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舆论监督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注意:
    “现在还在考会试,明智坊草场那边住着一些举子,现在做大动作实在有些不便。”
    “不如先放在文思院,让文思院腾出些地方。”
    王承恩想了一下,觉得这话有道理。如果影响了会试举子,让士人一顿狂喷,那就有些不美了。
    不过文思院被皇帝重视,他也不敢擅动。想着盔甲厂距此不远,王承恩道:
    “还是让盔甲厂腾出地方吧!”
    “我以前在那任职,知道周围的宅院有不少是盔甲厂子弟的。”
    “可以让他们先挤挤,腾出几套宅子。”
    “印刷先放在文思院,以后再在报业园建工坊。”
    在盔甲厂干了好几年,而且现在的盔甲厂被内府监兼管,王承恩对使用他们的场地,没有丝毫犹豫。
    就这样,报房集中的事情,被他们定了下来。世界上第一个产业园区,开始在京城出现。
    在场的人,自然不知道这个报业园的意义。在定下这点之后,方弘瓒又提出了一件事,要求报刊行业执行:
    “以后报纸贩卖的事情,除了原有的方法外,要把报童纳入。”
    “每个坊至少有一个报刊亭,作为报刊集散地。”
    “每个报刊亭负责一片区域,给报童、邮递员等分发报纸。”
    “这个报刊亭,由舆情司和卫尉署合建,不得私自设立。”
    这是从销售渠道上,控制京城报业。
    其它地方的情况暂时不好说,但是京城报纸的销售,朱由检决定掌控起来。
    只要掌握住这点,就掌握了各个报房的命脉。让他们对锦衣卫的审查,不敢阳奉阴违――
    如果被锦衣卫察觉,会从销售上压制他们。如果有某些报纸绕过审查刊发新闻,报刊亭能够及时收缴处理。
    可以说,这个销售体系在朱由检心里更重要,认为能让自己更长久地控制舆论。
    任何人想要绕过,都会受锦衣卫打击。卫尉署作为锦衣卫的一部分,同样也会出力。
    这个规定,让很多报房的人不明所以。因为现在的报刊行业没有发展到这一步,没有很多报童沿街贩卖、也没有人固定订报。
    所以他们只能怀着疑惑接受这一条,以后将自家的报纸,分发给报刊亭售卖。
    同时,这个规定也解决了一些人对报房集中后的担心,每个坊都至少有一个报刊亭,能够把他们的报纸,向京城各个地方售卖。
    见到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提疑问,方弘瓒继续提出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条款:
    “报业是公共服务行业,从事报刊行业的报房报社等机构,被定性为公共机构。”
    “所有的公共机构,因为涉嫌公共利益,要受朝廷和民众监督,保证它的独立性,确保立场中立、为公共利益服务。”
    “出于公共安全需要,锦衣卫有权对公共机构进行调查,无需另外授权。”
    “在公共机构从业的人员同理,尤其是作家、撰稿人等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要接受锦衣卫监督。”
    这是朱由检又套上的一条锁链,用锦衣卫监督调查报刊行业和从业人员,让他们无法脱离控制。
    这个要求一出,各报房的人顿时面面相觑,有些人觉得无法接受,已经有退出报业的心思――
    被锦衣卫一直监督着,还有可能被调查,他们如何会愿意?
    还是张大,此时提出疑问道:
    “监督调查什么?”
    “总不能什么都查吧?”
    方弘瓒笑着说道:
    “首先是开支方面,公共机构和公众人物的开支必须公开,每年在报纸上刊登。”
    “允许接受捐赠,但捐赠收入不能超过收入占比的三分之一,尤其是不能和境外人员、宗教人士等人员有关。”
    “其次是对消息来源的追究,所有的消息都必须有来源,要有实名提供者,方便出问题后调查。没有确切来源、未经验证的消息不准刊登。”
    “如果发布假消息,尤其是传播五百次以上、造成重大影响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诽谤诬陷他人、发布虚假市场信息等,都会被追究责任。”
    “其它规定会后续追加,只要你们守法,锦衣卫不会闲着没事调查你们。”
    这个解释,并没有让在场的人放宽心。毕竟锦衣卫的监督调查权力,就像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剑,让他们怎么放宽心?
    但是方弘瓒接下来说的事情,让他们完全放下了忧虑,大力拥护皇帝:
    “给你们这么多限制,主要是陛下把一项权力,授权给了你们。”
    “以后报刊行业,拥有舆论监督权。可以向朝廷机构和官吏提出批评建议,甚至进行检举。”
    “为了防止你们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所以严格要求,防止监督权滥用。”
    “在此本官要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