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海运漕运争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宁愿修建公路,也不愿屈伏漕运。
    在水泥这个新事物出现后,硬化路面的成本大大降低。京城到天津这二百多里道路,完全能用陆运。
    所以朱由检转向兼任顺天府尹的袁可立,询问道:
    “京城和天津都在顺天府,顺天府能不能组织人力,修建京津公路?”
    袁可立这些时日忙得焦头烂额,在粮价的事情上得罪了很多人。他同样迫切需要海外粮食运进来,稳定京城粮价。
    所以他不假思索,说道:
    “京城一直大旱,夏粮收获不多。”
    “而且因为旱情太重,种子出苗也很少,秋粮难以指望。”
    “今后数月,需要一直赈灾,让灾民有口饭吃。”
    “京津公路修建,不会缺少人力。”
    两个多月没有下雨,两季粮食受灾。富裕的人家或许还能撑下去,但是贫困家庭,已经难以支撑。
    为了不让他们走上卖人卖地的绝路,袁可立请求皇帝免了很多税收,还发动人力整修水利,保住水浇地的收成。甚至还开动很多工程,实行以工代赈。
    灾民的人数那么多,只要有口饭吃,就能找到人干活。所以袁可立不为人力发愁,组织人手的官员,也能让工部和少府寺支援。
    朱由检得到他的保证后,当即下命令道:
    “那就修建京津公路,直接从京城修到天津海运码头。”
    “暂定为四车道一级公路,预留扩建成八车道的空间。”
    “水泥毕竟是个新事物,谁也不知道用它修路会出现多少问题,需要在使用中改进。”
    “先用水泥修建一条四车道公路,改进完善之后,再修建另外四车道。”
    “两条路修建和维护时间错开,保证一直畅通!”
    这个决定做出,群臣都认识到皇帝不打算向漕运屈服,已经决定用海运。
    太府寺卿郭允厚急忙补救道:
    “陛下,修路需要时间,当前运粮还是要走漕运。”
    “臣以为可传令天津巡抚黄运泰,让他率领官兵,责令漕丁运粮。”
    “天津到京城这一段的运河,可以从漕运衙门分出,由天津巡抚执掌。”
    无论海运还是漕运,都要经过天津。所以天津到京城的运河,可谓至关重要。
    郭允厚想的就是让天津巡抚执掌,加强户部对这段路程的掌握。毕竟天津巡抚不但有户部加衔,还经常被调到户部任职,可视为户部一员。
    但是朱由检又怎么会放任户部掌握这么重要的水道,这次漕运的事情,就给他提了一个醒,让他知道有些利益集团不能放任,必须加以约束。
    对漕运利益集团,朱由检想的是分化,下令道:
    “不但是天津到京城的运河,北直隶境内的河流,都需要综合整治。”
    “像是那个卢沟河,河道变化不定,又被称为无定河。京畿这边的水灾,多是由它而来。”
    “朕以为当综合整治,从源头的桑乾河开始,保持水土、减少泥沙、裁弯取直、固定河道。”
    “让这条河从害河,变成能通航入海、能用于灌溉的好河。”
    “以后这个水系,就按徐学士所说,统称为海河。”
    “设立海河巡阅使,由专督河道侍郎兼任。”
    “下设海河航运集团,负责航运事务。”
    把天津到京城的运河,划入海河水系,航运由海河航运集团负责。
    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听到这个任命,顿时激动起来。在皇帝把治河有功的李化龙列入紫阁功臣、并且为潘季驯预定了紫阁功臣席位后,他这些日子一直想着如何在治河上立功,让自己成为紫阁贤臣。
    他如今年纪大了,不指望自己能治理好黄河。所以想的是从皇帝的保持水土、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理论着手,制定治理黄河的方案,分润后人的治河功劳。
    但是这个办法有点为人作嫁的意思,而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以后治河的人不一定按他的方案,让他分享功劳。
    如今皇帝让他兼任海河巡阅使,李从心顿时看到自己治河立功、成为紫阁贤臣的道路。
    海河固然远远比不上黄河,但它有浑河之称,又被称为小黄河。
    这条河和黄河的情况很像,都是上游从黄土高原而来,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平原河道又经常摆动,经常发生水灾。
    如果能治好这条河,他的治河方案能够验证。未来治理黄河的方案,被后人使用的把握更大。
    甚至单凭治理海河的功劳,他也有资格成为紫阁贤臣。
    所以,李从心即使知道皇帝是让自己和户部打擂台,却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把京城到天津的运河,纳入海河巡阅使麾下。
    户部棋差一着,不但好处没捞到,还丢了一段运河。正当他们还想再争的时候,忽听皇帝问道:
    “漕运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