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严打非法教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会议结束之后,朱由检留下了袁可立,说道:
    “孙督师的心,还是有点大啊!”
    “就是不知道辽东的兵马,能不能撑起他的雄心?”
    “先让他从辽东兵马中挑选一千敢死之士,让朕和天下人看看,辽东有多少敢战之人!”
    对辽东兵马的不信任,也是朱由检否定孙承宗的重修大凌河城,选择修建小堡垒的原因。
    自从建虏起兵以来,辽东兵马是屡战屡败。勉强能称得上胜利的宁远和宁锦之战,也只是守城而已。
    朱由检认为辽东兵马目前还没有和建虏大规模野战的能力,所以对修建大凌河城、引发辽东和建虏的大战,自然是敬谢不敏。
    他的想法,是把霍维华这个阉党余孽废物利用,给他一千兵马,看看有没有筑堡的能力。
    如果在大凌河成功筑堡,那就给他升官,在大凌河一带多筑堡垒。
    如果筑堡失败,霍维华死就死了。损失的一千兵马,对大明也称不上大损失。
    袁可立等枢密大臣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是李邦华等东林党人不想霍维华这个阉党余孽立功,所以反对启用霍维华,最后才勉强同意同时进行筑堡。
    袁可立和孙承宗是老朋友,自然要为他辩解一二。听到皇帝的话,袁可立道:
    “辽东兵马十三万,定有敢战之士。”
    “陛下大可放心,孙督师会尽心竭力。”
    朱由检点了点头,知道辽东有很多因为建虏家破人亡的士兵,这些人对建虏怀着满腔仇恨,如今都还可用。所以他下令说道:
    “征集出来的一千敢死之士,都授予军士身份。”
    “如果他们战死或坚守一年以上,以后就授予世袭军士,至少授予一方里土地。”
    “告诉他们,朕的大明不会亏待有功将士。”
    “将来分封之时,他们优先挑选土地。”
    对辽东兵马不吝赏赐,朱由检希望激发他们的战心。
    甚至为了取信他们,朱由检还让辽东护军府发放土地券,由设在辽东的顺天银行公证处公证存档,让这些敢死之士放心――
    他们就是战死了,顺天银行也会发放给他们的家人。
    将来收复辽东后,就能兑现出相应面积的土地。
    袁可立听到之后大赞,更加认识到皇帝在关外实行井田制的原因――
    若非如此,朝廷又怎么能不花一文钱,调动将士们的战心。
    就土地券的事情商议了一下,朱由检决定在辽东试行。又取出一本图书,说道:
    “这本《远镜说》,是景教会首席大主教汤若望进献上来的。”
    “里面介绍了一些望远镜的知识,尤其是提到了伽利略望远镜。”
    “能够‘持以观月,则千倍大于常’。”
    “这种望远镜若是用在信号塔上,有可能观察到五六十里之外的信号塔。”
    “朕已经安排少府寺匠官试制,看看成本和效果如何,是否能够推广。”
    “大凌河一带的堡垒,将来或许不用拘泥于十里一堡。可以根据地形,择地修筑堡垒。”
    袁可立闻言极为欣喜,因为这样一来,大凌河一带的堡垒就更容易安排了。甚至只需要三五个堡,就能连成一片。
    建虏来袭的时候,这些堡垒能相互传递信号。如果建虏不能同时进攻所有堡垒,那些没遇到建虏的堡垒就能出兵袭扰。甚至在建虏兵少的时候,分进合击吃掉。
    堡垒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也能迅速传到后方,以便调兵遣将,决定如何援助。
    想到锦州和大凌河城的距离,袁可立诞生了一想法,说道:
    “锦州距离大凌河城不过三十里,如果在两地都用这种望远镜建立信号塔,就能不通过中继塔快速传递信号。”
    “如此一来,重修大凌河城,也不是不可行之事。”
    “只需成功修好,就能把大凌河城和宁锦连成一片。”
    对孙承宗的修建大凌河城方案,重新支持起来。
    朱由检闻言轻笑,说道:
    “大凌河城不是不能修,只是不能现在修。”
    “先修建几个堡垒,证明在大凌河修筑防线的可行性。”
    “在这些堡垒稳固后,看情况决定是否重修大凌河城。”
    “袁卿可以向孙督师写信解释,告诉他朝廷的安排。”
    “让他对大凌河一带的堡垒,进行整体规划。”
    说着,他又提醒袁可立道:
    “现在袁卿是枢密同知,要负责全国的兵马调动。”
    “要记住给地方立规矩,让他们在调动一千或三千兵马时,都要及时上报。”
    “不能被地方牵着鼻子走,改变全盘规划。”
    “明年要实施四正六隅方案,不是修建大凌河城的好时机。”
    “不要因为辽东的作战计划,影响到这个大局。”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