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陕西救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物油和植物油的就越少,这些油脂以后能用于食物,而非白白烧掉。
    宋应星肯定了这些工匠的工作,又提点他们去四川寻找开采井盐的工匠,开采埋藏在深处的石油。
    甚至还提到了四川的火井,认为可以在开采石油时,利用地下冒出的天然气,用于原油蒸馏。
    大明的石油工业,也因此吸收了井盐技术,掌握了深达千米的钻井技术,用于开采原油。
    提出各种建议之后,宋应星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按皇帝的吩咐,摸索重油炼铁。
    陕北这个地方,是没有什么好铁矿的,距离最近的铁冶所,在山西交城一带。
    所以宋应星带了分馏出来的重油、柴油等品类,运往山西交城。
    交城属于太原府,也在陕北通往太原的驿道上。宋应星一路沿着驿道而行,发现虽然朝廷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已经结束,但是仍然有很多灾民,在沿着驿道逃荒。
    路上的驿站也在救济,指点这些灾民前往沧州。还有一些官员,负责维持秩序。
    非常巧合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宋应,如今正在奉张梦鲸的命令考察驿道,和太仆寺官员一起规划延沧公路。
    按照皇帝的命令,延沧公路要尽量裁弯取直,缩短灾民的迁徙路程,方便运输粮食。
    因此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一些原本不通路的地方,开辟出新的通道。
    这件事太仆寺最为热切,因为京津公路的效益,如今非常显著。太仆寺收取的养路费,那是节节攀升。
    延沧公路上灾民迁徙虽然不收费,但他们需要在修路时做工。而且公路上有商人运送货物时,太仆寺同样能收取费用。
    现在,太仆寺就准备把这条公路,修成陕西、山西、北直隶三省的大通道。
    得知宋应星要去交城试验重油炼铁后,太仆寺官员高兴地道:
    “炼铁好啊!”
    “最好能炼出适合制造混凝土的钢筋。”
    “水泥混凝土可结实了,用来修路最好!”
    “你们多炼些钢铁,我们太仆寺能全包。”
    公路修建一开始,对建材的需求量很大。
    太仆寺在掌握水泥的用法后,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用水泥铺装路面,而是按皇帝的提点,摸索竹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钢筋混凝土最好用。只是钢铁的价格比较高,产量也供不上。
    所以他们迫切地需要更多钢铁,用于铺装路面。甚至按皇帝说的,修建钢筋混凝土桥。
    宋应星听到这些官员所言,对自己此行的任务,又多了些信心。
    用重油冶炼的钢铁,即使达不到火铳所用的优质钢材要求,至少也能够用于制作混凝土。这样他的任务,就不会完全无功。
    当然,他更期待的,还是用重油冶炼出优质钢材。这样就能够造出更多的火铳,用于平定建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