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英国公张家的决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只是在文官不能胜任的地方,揪住他们的错处,逼他们把一些权力分给武勋。
    但是实质仍旧是文官掌权,武勋只是辅助。
    张之极和张世泽在他的谆谆教诲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分别,也明白了皇帝对权力的分配。
    张世泽若有所思,说道:
    “看来在陛下的眼中,文官和武勋的关系,像是前宋的政事堂和枢密院――”
    “两者虽然并称,实际上枢密院却是从属,南宋的枢密使更是由政事堂宰相兼任。”
    “武勋所拥有的权力,是在文官领导下。”
    张维贤听到这些,对孙子的表现很是满意,抚着胡须说道:
    “吾家后继有人,足以百年无忧!”
    “你这番话是从何而来,为何想到了政事堂和枢密院?”
    张世泽得到夸赞,喜形于色地回道:
    “是在武术社比赛的时候,听观战的士子聊的。”
    “京中有传言说,陛下想重设政事堂和枢密院。”
    “如今兵部尚书袁可立是弼政大臣,实际相当于是枢密使,地位等同宰相。”
    “以后兵部有可能分出来,重设国初的枢密院。”
    张维贤听得眼皮直跳,说道:
    “这样的传言多吗?”
    “有没有上过报纸?”
    张世泽想了一下,说道:
    “传言虽然不少,却没有刊登在报纸上。”
    “就是喜欢刊载士子政论的《明报》,都没有发表过这些。”
    张维贤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
    “没上报纸好啊!”
    “看来事情还没定下来,枢密院不一定重设。”
    知道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是大都督府,大都督府的前身是枢密院,张维贤叮嘱孙子道:
    “有时间你把这件事告诉其他在都督府任职的勋贵,让他们做出几件实事,上疏向陛下请功。”
    “无论枢密院以后会不会设,五军都督府都要保下来。”
    张世泽听得一惊,说道:
    “爷爷的意思是说,陛下有意用枢密院取代五军都督府?”
    “那咱们勋贵和武将、外戚去哪里任职?”
    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早就被兵部侵夺,已经沦为虚职。但是再是虚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京营和地方卫所都能施加影响。
    勋贵地位如何,一定程度上也会从五军都督府的职位上体现。
    所以京城的勋贵,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虚职的。
    张世泽听到五军都督府可能被取代,简直不敢相信。
    张维贤闻言摇头,觉得孙子还差了点历练,指点道:
    “别忘了陛下虚置的金吾卫都督府!”
    “如果五军都督府不做出点事来,陛下说不定真会觉得没有,把寄衔的人都放到金吾卫都督府。”
    “最好让五军都督府有点权,让陛下不方便裁撤,还能用来安置功劳大的将军。”
    “毕竟枢密院若是重设,一定是文官掌权。功劳大的将军,需要一个有点实权、却又没什么大权的衙门安置他们。”
    张家传承久远,对皇帝的心思很了解。张维贤知道大部分皇帝是既看重武勋,又防备他们。
    毕竟文官篡位的可能很小,武将篡位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当今皇帝不断提高武将地位,但还是把他们置在文官统领下。无论是朝廷的兵部尚书,还是地方担任督师、总督、巡抚的领兵统帅,统统都是文官。
    甚至,皇帝还设立了文官护军使和护军校尉,进一步钳制武将的权力。
    其中目的,无外乎是担心武将地位提高后,朝廷失去控制。
    所以张维贤就利用皇帝的心思,让勋贵争取把五军都督府保下来,甚至在重设枢密院时夺回一点权力,用以安置将来立下大功的武将和勋贵。
    可以说,这次会议之后,朝廷明面上没有什么动荡。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朝堂制度还会改,权力会重新分配。
    细数其中根源,还要从皇帝设立四辅大臣虚衔算起。从那时候开始,就意味着内阁、五府、六部这些衙门必然会被改变――
    避免首席辅政大臣同时掌握军政大权,威胁皇帝地位。
    兵部尚书袁可立地位的提升,就是这方面的直接体现。
    像张维贤这样的明眼人更是已经看出,在经过文官的不断夺权带来的权力失衡后,皇帝已打算对朝廷衙门打散重组,重新分配权力。
    皇帝命刘宗周重制礼乐,并指出重制礼乐就是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更是光明正大地指明了这一点。
    未来文官和武勋的地位如何,英国公张家又会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都会在重制礼乐时体现。
    从枢密院和政事堂的传言,想明白这些的张维贤,突然向自己儿孙询问道:
    “你们两个人,有谁愿意去海外开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