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沧州移民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这样边赶路边做工,走了两个多月,李三水等人不知道何时才会结束这段路程时,忽听带领他们宋应大声道:
    “到了!”
    “前面就是沧州的移民营。”
    “待会儿男女分开,先去里面沐浴。”
    让李三水等保长甲长把麾下男女分开,由甲长、副甲长带头,进入营中沐浴。
    同时告诉他们,沐浴后每人会发一套衣服。原有的衣物和行李要集中存放,并安排人看管。
    李三水等人听到抵达沧州,大声欢呼起来。
    一路之上,他们虽然不知道目的是哪,哪里才是他们迁移去的军民卫。
    『每次迁移一千户,还需要三十七次。』
    李三水用手巾擦干身子,换上这套对他来说,颇显肥大的衣物。
    宋应因为带来的户数排在前列,人口损失也不多,成功得到一年功,甚至受到表彰。
    可以说,他们都没有在乎衣服合不合身,只在乎用料多少,能不能裁出布来。
    “本官已经查过了,你祖上在洪武年就从军,还曾立下功勋。”
    朝廷需要的是他们带到沧州一千户,然后迁移海外。
    “这里有瘟疫吗?”
    “从此以后,你这个军户就要成为世袭军士了,子弟进入军中,都会有军士身份。”
    相比于他来说,还要更加简单:
    『我是带领千户的文官,户数要求是李三水这样的军户十倍。』
    再加上冬天不方便迁移,意味着宋应竭尽全力,每年也只能迁徙两次,三十七次那就需要十九年。
    也就是说,就是天启七年从军、愿意当军户的,都会被授予三十一亩土地。
    当即就要改口,跪在地上称宋应为老爷。
    一次迁徙就是两个多月,即使快马加鞭回去,需要的时间估计也要四个月。
    “到了东宁好好干,朝廷不会亏待有功将士。”
    毕竟皇帝对军户实在太大方,给洪武年间从军的军户三百亩土地,永乐年间从军的军户二百六十亩。其他军户从祖上从军那年开始,按年份每年授予一亩,最后再额外加上三十亩土地。
    如今抵达沧州,就有新衣服可穿。这让他们更是觉得,沧州是一个富饶的地方,能让他们吃饱饭。
    宋应想招揽李三水当下属,没想到李三水只是想打短工挣土地。在思索相关的政策后,忽然眼前一亮,肯定道:
    “本官给你记功,以后会多分地。”
    李三水等获得土地赏赐的军户,向麾下的流民极力讲解海外的丰饶,告诉他们海外的土地也是地。
    “按照陛下的命令,洪武年从军的军户,到海外一律赐田三百亩。”
    喝开水、撒石灰、防蚊虫等,在册子里被重点强调。让他们到了东宁,小心感染疟疾。
    “我怎么就没多带二十户人?”
    宋应夸了他之后,取出一件袍子,说道:
    宋应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这样干下去,但是按照皇帝的预测,这次旱灾会持续十几年。
    对于这些陕西人来说,也更容易适应。
    “军中不兴这个,称我宋上尉即可。”
    “加上你祖上杀鞑子和参加战斗的功勋,又被赏赐四百亩。”
    李三水挠了挠头,从来没想过这件事。询问道:
    即使这些地远在海外,需要他去开垦。
    “如果你能做得好,说不定还能当上世袭爵士,就像以前的张百户。”
    “要不是其他人干得更差,我早就把他们换了。”
    李三水作为军户,另有一些优待。那就是他被发了一套马甲,前胸后背上都写着“兵”字。
    可以说他这十天,一直紧张兮兮。
    不过他这时候,顾不上问东宁在哪里,而是问宋应道:
    “明年帮上尉带移民,也是一户一亩地吗?”
    这让他颇为后悔,没有多带些人。
    然后,他带着一个绘制成图像的册子,让麾下人一起看。
    “要是给俺多分地,俺就帮上尉带移民!”
    宋应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马上就要入冬,今年不会再迁徙。”
    这些人都是海边卫所的士兵,被海军衙门收编,经过训练后安排来做这些事。
    相比于他来说,只需要迁移二十九次、大约十五年的李三水,封爵的机会还大些。
    可以说,在用卫所迁移后留下的土地买断世官功勋后,皇帝又用海外的土地,买断军户功勋。
    让李三水带人去烧热水,把衣服放在里面煮洗。
    有几个保则是一直生事,甚至逼得他把保甲重新编排。
    灾民们传说之中,沧州是一个粮食满仓的地方。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粮食,一路上这么多人都吃不完。
    听到瘟疫两字,李三水吓了一跳,问道:
    这让他颇为欢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