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利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仍旧不明所以,却听杨景辰提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去年皇帝召他在西苑谈话时,他提出在厘正祀典上,人人站队的策略。
    当时皇帝很赞许,却最终没有实施,用更高明的重制礼乐,让朝堂上所有人站队。
    重制礼乐的效果非常好,让皇帝推动了很多朝堂制度改革。
    但是正因为它的效果太好了,失去了人人站队的意义――
    大家都支持重制礼乐、支持建立国会。
    所以,皇帝打磨了韩一良,祭出反腐败这柄利剑。
    他要在逆案定下后,在官员头顶上悬起这柄剑。
    这些都是杨景辰揣摩出来的,主要是因为他知道,皇帝需要有威胁官员的武器。
    尤其是在逆案名单即将确定的情况下,皇帝对这柄利剑的需求更迫切。
    吕图南听着杨景辰的解释,顿时也恍然大悟起来。
    甚至想到了韩一良七月份的奏疏,在十一月又上奏一遍的事情。
    当时他还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不知韩一良为何要重复上奏。
    如今才明白这是皇帝磨剑的过程,让韩一良下定决心,抛开一切顾忌。
    可以说,韩也倒霉在他是韩一良的座师,被韩一良当成下定决心的祭品。
    ――
    被当成祭品的韩阁老,在接连看到《京报》上有关反腐的文章后,也隐隐摸到了脉络,有些明白了皇帝要自己做什么。
    他虽然不知杨景辰曾经献计要人人站队,但是负责审判逆案的他,却知道皇帝说过人人过关。
    逆案名单定得这么慢,也有皇帝拖着这件事的原因――
    皇帝需要把这把剑悬在官员头上,让官员不得不听命。
    这一年多很多官员很老实,对皇帝的意见几乎不敢反驳,不是因为他们认同皇帝的做法,而是有审判逆案这把利剑悬在头顶上。
    像是郭允厚为何被皇帝逼着去收税,被降职也不敢闹情绪提辞职。
    是因为他知道只要他敢那样做,他身上的罪名就有可能加等――
    之前初步定下的第八等词颂罪名,有可能因为称颂奏疏太多,被提高为第六等颂美甚至更高。他会因此降职,最终还得受任命。
    所以郭允厚选择老老实实地接受皇帝安排,被皇帝实际降职也没敢闹情绪。换取他在逆案中只定为第八等,是最轻一等罪行。
    但是这种做法,必然不能长久,也无法钳制所有官员。
    像是东林党的官员,就在逆案的事情上理直气壮,不惧皇帝的威胁。
    所以在逆案名单即将定下的现在,皇帝需要反腐败这柄利剑悬在所有官员头顶上,威胁所有官员。
    他作为将来的首辅,需要像审判逆案一样,帮皇帝挥动这柄剑。
    所以他很快写了一封奏疏,把自家财产申报,并且要求皇帝派人自己家调查确认,给自己个清白。
    同时提出让所有官员申报财产的建议,作为对官员的基本要求。
    并且建议内阁成立廉政机构,把反贪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接下来施政的重点。
    看到这份奏疏的吕图南,对杨景辰更为佩服。认为这个同乡在经历一年多的磨炼后,已经真正成长起来。
    能够察觉到皇帝和韩的博弈,还能推测到皇帝的用心,杨景辰已经成为合格的朝堂大员,将来大学士有望,称得上真正的储相之才。将来自己如果外放,也不用担心在朝堂上没奥援。
    很快,他就让人把奏疏呈了上去,交给文书房和内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