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利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韩一良的奏疏,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一是这种弟子弹劾座师的事情非常罕见,是对官场规矩的破坏。
    以后很多人见到韩一良都会绕道走,不愿意和这种六亲不认的官员有交际。
    二是皇帝的态度不寻常,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御史的风闻奏事大多留中不发,似乎有针对韩的意思。
    这让一些人不由猜测:
    皇帝是不是对韩不满,想要把他拿下去?
    毕竟韩一良上奏的事情实在称不上大,只是韩的亲戚收受礼金而已。
    这种事罚酒三杯也就过去了,值得在朝会上专门讨论?
    一时间,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大多在讨论下任首辅的事情。
    至于礼金案本身,反而没有多少人说。
    毕竟韩一良提供的证据实在太扎实了,甚至反贪署还把送礼的人控制起来,拿到了详实的口供。
    除非韩的亲戚能证明和送礼的人根本不相识、也没有接受过礼金,否则就摆脱不了逃税罪,要被依法惩治。
    这让很多官员感叹,以后让亲友代收礼金也得注意。
    以前这一块还有些模糊,但是有了赠与税后,朝廷能光明正大地追究这种行为。
    如果亲友在被控制后顶不住,还有可能把自己供出来,让自己摊上受贿罪。
    这种担心,在韩一良接到批复,把韩亲戚带到反贪署问话后,几乎达到了顶峰。
    京城的官员几乎都关注起了礼金的事情,把今年收到的大额礼物、尤其是赠与税通过后收到的,想法悄悄给退回去。
    否则这就是现成的罪过,甚至会被送礼的人当把柄――
    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去补税,把自己给供出来。
    风险这么大的事情,有些人实在是害怕,打算先观察一下风向,以后再想办法收礼。
    可以说,朱由检用韩一良遏制贪腐的想法,起到了一定效果。
    送礼的风气暂时被遏制,没有继续恶化下去。
    一个表现就是今年的昂贵礼品很难卖,大多数商家开始主要做十两以下的礼物――
    这样能规避赠与税,也有更多的人买得起。
    锦衣卫搜集物价的经情司,提供了这个消息。
    和皇室产业有关连的皇商,也确定了消息的正确。
    这让朱由检知道后很欣慰,觉得拿韩开刀是正确的,一个次辅被弹劾,确实镇住了很多人。
    现在,他更期待韩的表现,不知道老韩为了当首辅,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上次,老韩为了能实任大学士,从傲娇的拿捏养望,变成一切唯上的三语政纲,着实惊到了他。
    现在他更期待老韩能拿出表现,让自己坚定用他的信心。
    ――
    韩这个时候,压力比朱由检想的还要大。
    不是因为他的亲戚收礼金,也不是因为所谓的逃税罪。
    而是因为他的亲戚收的是阉党余孽的礼金,隐匿称颂魏忠贤的奏疏。
    这在很多东林党人看来,是对东林党的背叛。
    他们指责韩的地方,主要在于这里。
    之前魏逆当政时,正直的士大夫耻与为伍,纷纷放弃仕途辞官。有的人甚至被魏逆谋害,家人还在伸冤。
    如今有名望的东林党人,大多曾经和魏逆斗争过。他们在天下间的名望,主要来自这点。
    韩的亲戚隐匿附逆之人称颂的奏疏,把那些趋炎附势、屈从魏逆的小人摘出逆案,让很多激进的东林党人受不了,认为是对他们的背叛――
    这些人的附逆罪名没有了,怎显得他们的坚贞不屈?
    和这些人同朝为官已经是他们极力忍耐了,如果这些屈从魏逆的人身上连罪名都没有,那么他们之前的抗争还有什么意义?
    他们身上隐隐存在的优越感,被韩毫不留情地践踏。
    所以很多东林党人都言辞激烈地指责韩,认为他对不起遇难的东林党人。
    韩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此。
    他因为这桩礼金案,在东林党内部失去了很多人心。
    这让他长吁短叹,后悔不该放任亲戚收礼。
    之前他本以为是小事,隐匿的奏疏作者也大多没有什么大罪行,最多被定为第八等词颂。
    在天启后期满朝称颂魏忠贤的情况下,这些人的作为实在称不上什么大罪。皇帝对这一等级的附逆人员都是原职留任,只是要削去官阶重新任命。
    韩从不觉得这是大事,以后就算被人风闻告发,也对他基本无损。所以他的亲戚收到礼物提出请求时,他选择了放任。
    没想到在逆案名单即将确定的节骨眼上,皇帝突然制定了赠与税。
    更没想到礼金的事情被韩一良揭发,安上了一个逃税罪。
    以至于他被放在风口浪尖,被很多东林党人指责。
    所以韩这个时候,都有些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