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关外土地国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单单迁居内地还不行,朱由检为了限制辽东将门,又下令道:
    “辽东战乱以来,死难的烈士不知凡几。”
    “朕已经让锦衣卫统计辽东死难军民名单,方便以后祭奠。”
    “但是以后的战争规模有可能会更大,死难的人有可能更多。”
    “为了不让忠臣烈士无后,朕决定一家之人,不能同时在同一地方任官。”
    “参将以上,父子、兄弟、叔侄不能同在辽东,同族、姻亲等亲属不能超过三人。”
    “副总兵和总兵之间,不得有任何亲属关系。”
    “有违反这条规定的,按《大明会典》制度,实行从卑回避,把地位低的调离。”
    群臣听到这条命令,知道皇帝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辽东将门。
    这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他们当然犯不着反对。
    唯一有关联的,大概是辽南提督毛文龙。
    看着毛文龙,朱由检首先拿他开刀,说道:
    “毛提督的孩子,在东江任职的不少吧?”
    “为了避免发生不测之事,导致毛提督无后,把他们调到京城,朕帮你安置他们。”
    毛文龙是浙江人,并不是辽东将门出身,知道皇帝针对的不是自己,急忙辩解道:
    “臣只有一子毛承斗,尚且年幼,辽阳失陷之后,送到杭州老宅抚养。”
    “臣弟毛云龙,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东江镇中,只有侄子毛承禄。”
    朱由检却盯着他,丢出一句话来:
    “义子也算父子!”
    “东江镇中,你毛文龙的儿子可不少,甚至孙子都有了。”
    “这些人都按父子看待,同样也要回避。”
    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毛文龙汗颜说道:
    “那些都是养子、养孙。”
    “臣回东江以后,就让他们恢复本姓,解除养子养孙关系。”
    朱由检又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直到毛文龙终于知道这不是件小事时,这才放过了他,说道:
    “毛云龙调到锦衣卫任职,毛承禄调到京营任职。”
    “你的麾下有三个原名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一并调到京城。”
    “记住,若是能够平辽,朕不吝公侯之赏。但是伱们这些武将,同样不能妄为。”
    毛文龙冷汗涔涔,真的有点被皇帝吓到了。
    他没有想到皇帝不但知道自己收养子养孙,还知道那些人的原名。
    调出这几个人,显然是为了警告他。让他知道东江镇的一举一动,都被皇帝掌握——
    之所以之前不动,纯粹是无暇理会。
    毛文龙的想法,其实是自己吓自己。朱由检整顿的锦衣卫虽然在向情报机构转型,却连内部都没有理顺。连京城的消息都掌握不了,更别提远在朝鲜的东江镇。
    之所以能说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名字,纯粹是因为他们是后世有名的三顺王。朱由检只知道这三人,其他人都不熟悉。
    虽然不知道这三人以前的原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他们是毛文龙的养子还是养孙,却不妨碍朱由检用这三个名字敲打毛文龙,说错了也没关系——
    错了就是锦衣卫情报失误,无损朱由检的威信。
    可以说,现在的朱由检,越来越像一个皇帝。运用一切手段,增强皇帝权威。
    如今这三人的名字都很正确,把毛文龙吓了一跳不说,还把他们调到京城。让这三个汉奸,再没有机会投靠后金。
    顺手敲打了一下毛文龙,朱由检继续关注土地问题,向孙承宗道:
    “关外土地,除了官田之外,还有多少民田?”
    孙承宗不能回答,朱由检也不再问,直接就下令道:
    “拟旨,关外交战区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战争未结束前,一律实行屯田。”
    “以后收复的土地,全部属于国有,待到战争结束,再按功劳分配。”
    此令一出,殿中群臣全都大惊失色,有些不敢相信。
    若非朱由检明确说了关外交战区,是按戒严制度下发的旨意。他们几乎要立即跳起来,反对这条旨意。
    农业时代,土地就是命根子。其它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土地。
    就算有戒严制度存在,群臣知道这个政策不会在关内执行、也不可能执行。在场的大臣还是纷纷劝说,求皇帝收回这条旨意。
    朱由检却很坚持,说道:
    “不把土地收归国有,以后如何赏赐将士的功绩?”
    “谁能拿出这笔钱,朕就收回这条旨意,还让他担任户部尚书。”
    “你们谁有这个能力?”
    这下群臣都不说话了,因为他们都没这个能力。
    九边的数百万欠饷都没解决,辽东的战事也不知要持续多久。这些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更别说战后的赏赐——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