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调任陕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家,就是辽东第一将门。虽然不如当年李成梁的李家,却也不容小觑。
    祖大寿突然被革职、而且被锦衣卫问罪,自然让祖家人不安,引起一阵动荡。祖家族人亲戚、各种交好的人,都纷纷走动关系,向孙承宗求情。
    甚至有很多辽东本土将领,不知是兔死狐悲还是什么原因,同样为祖大寿辩解。
    这让孙承宗承担了很大压力,更坚定了迁移辽东将门的心思——
    不把这些人迁走,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影响朝廷掌控。
    现在这些人的影响力还不够,正好适合迁移。等他们影响力大了,那就更麻烦了。
    甚至,孙承宗心中还庆幸,皇帝早早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有让辽东将门的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再过几年,祖大寿等人升任总兵,事情就不好办了——』
    『即使我有尚方剑,也不能随意处置。』
    尚方剑的职权是总兵以下不用命者军法从事。
    总兵这一级的将领,在没有朝廷命令时,孙承宗是不能随意处置的。
    副总兵距离总兵虽然只差一级,却可以用尚方剑处置。
    所以孙承宗把祖大寿革职时毫不犹豫,祖大寿也不敢反抗——
    真敢对抗的话,孙承宗就可以请出尚方剑,当场把他斩杀。
    所以祖大寿只能束手,接受锦衣卫审问。
    如果祖大寿升任总兵,那就不一样了。尚方剑无权处置总兵,孙承宗必须把有关他的事情上报给朝廷,由朝廷决定如何处置。那样就会有很多变数,孙承宗在面对祖大寿时会有重重顾忌。
    可以说,现在这个时候,就是祖家蜕变的临界点——
    一旦祖大寿按功劳升任总兵官,收拾祖家的难度,就会完全不同。
    不过朱由检登极后,因为对祖大寿一直怀着疑虑,祖大寿晋升总兵的命令,自然被他被压下。
    作为副总兵的祖大寿,可以被孙承宗直接拿下。然后以祖大寿为突破口,从容收拾祖家。
    在拿下祖大寿后,孙承宗明显察觉到,辽东本土将士有些军心浮动。所以他很快把自己带来的欠饷,向将士发放下去。
    这个行为,很快收伏了他们的心。祖大寿被捕的风波,慢慢平息下来。
    至此,孙承宗终于松了一口气,又让张道浚施展手段,逼迫祖大寿同意迁移的事情。向他许诺只要答应迁徙,通虏的事情就不会被追究,会交给朝廷处置。
    此时,祖大寿已经回过味来,知道自己是撞在了朝廷整顿辽东将门的枪口上,所以才被追究通虏之事。其中目的,无外乎是逼祖家迁居关内,不再留在宁远。
    如此一来,祖家在宁远的影响力,自然会慢慢消退。他这个副总兵以后即使留在辽东,也只是普通的副总兵。不会像以前那样,隐隐是辽东将门第一人。
    这让他的心中,自然非常不甘。知道祖家迁移后就是失去根基,丧失如今地位。
    但是通虏的罪名压下来,他又能怎么办?
    如果朝廷追着这件事不放,他本人可能被问罪不说,整个祖家都有可能受牵连。
    所以思来想去,祖大寿同意了迁移之事,告诫探监的祖家族人,配合朝廷命令。
    祖家屈服之后,依附他们的吴家等家族,同样开始屈服。迁移辽东将门之事,自此再无阻力。
    对于辽东军中的议和派,孙承宗也按皇帝的要求,对他们加以打击。在军中宣扬“驱除鞑虏,恢复辽土”等口号,从思想上根除议和派。
    不过因为议和的事情,主导者是袁崇焕。如今袁崇焕不在,这些人无法定罪。再加上孙承宗不想把事情做绝,所以他把沈棨等人和祖大寿一样,交给朝廷处置。
    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些消息便被送到京城,朱由检终于知道了辽东发生的事情。
    收到孙承宗和锦衣卫的奏报,朱由检十分喜悦。祖大寿被轻易拿下,祖家也按朝廷要求迁移关内,说明辽东的局势和他预想的一样,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如今的辽东兵马,仍旧被朝廷掌握。以这支兵马的战斗力,即使其它地方全乱了,也能把天下重新打下来。
    历史上,崇祯皇帝数次打败农民军,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辽东兵马。
    再加上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等人出身辽东的事情,让朱由检认识到当今天下的精兵强将,大多聚集在辽东。所以,他决定加强对辽东兵马的掌控,对配合朝廷政策的祖大寿等人,同样施加恩典:
    “通虏议和之事,既是袁崇焕主谋,祖大寿就称不上主犯。”
    “如今是用人之际,朕允许他戴罪立功。”
    “传旨,让祖大寿率本部兵马去陕西,辅佐陕西巡抚孙传庭组建陕西标营,负责剿匪之事。”
    “若能再立新功,朕不吝封爵之赏。”
    把祖大寿调任陕西,带着部下前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