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盖世神奸钱谦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见多了精明的臣子和太监,朱由检对郑芝虎这样憨直中带着野性的草莽人物,当真有些新奇。
    在做出封赏之后,朱由检又赐了一套宅院,让郑芝虎有时间来京城学习,和武学军官交流。
    这些赏赐,都没有经过朝廷,甚至内阁都不知情。朱由检是利用海外戒严令带来的权力,直接处理这些事。
    对于年前就在朝堂上任职的臣子来说,他们已经默认这种事,不愿在海外的事情上纠缠。
    但是对于年后才回到朝堂任职的臣子来说,他们有的根本不知道戒严令,认为皇帝在招安郑芝龙的事情上独断专行,破坏朝廷规矩。
    “不经内阁,也不经兵部,直接就把招安的事情定下了。”
    “陛下如此行事,怎么没人劝阻?”
    太常寺少卿钱谦益,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一员。
    作为翰林出身,他在将来是有可能入阁成为大学士的,对皇帝不经内阁发出的旨意,自然极为重视。
    不过如今的内阁大学士中,东林党人孙承宗出镇辽东、韩爌还没上任,他也只能找前任大学士朱国祯发发牢骚,提到这件事情。
    朱国祯这个前任大学士,是朱由检召回京在国史馆修史的,防止他私修史书,和官方观点相违背。
    听到钱谦益向自己发牢骚,他心中有些重视,说道:
    “不经内阁的旨意都是中旨,臣子应劝阻这种行为。”
    “只是如今老夫不在任上,不该在这种事上置喙。”
    “这样,老夫的同乡温体仁,如今是礼部尚书。”
    “你和他商议一下,看看如何劝阻这件事!”
    遣人唤来温体仁,和他商议这件事。
    温体仁听到朱国祯这个同乡召唤,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听到钱谦益所说,才知道是招抚个海寇的小事。
    他在斟酌之后,说道:
    “朝廷在年前颁布廷推法,又宣布境外戒严,可以由陛下直接下旨管理。”
    “这件事发生在海外,陛下有权按戒严法处置,我等无权置喙!”
    钱谦益闻言说道:
    “福建的事情,怎么能说是海外呢?”
    “再说戒严法这件事,钱某人也觉得有些不恰当。”
    “内阁就是为辅佐天子而设,怎么境外的事情,现在无权置喙呢?”
    “我等当上疏陛下,劝谏这件事情。”
    温体仁盯着钱谦益的神色,见他一脸坦然。心中却是冷笑:
    『你想劝陛下怎么不自己上疏,反而拉着我一起?』
    『是觉得自己份量不够,还是想拖着我下水?』
    被朱由检连续擢迁,温体仁知道自己这个礼部尚书是怎么来的。可以说完全是皇帝,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
    否则以他在士林中的威望,根本不可能担任礼部尚书。钱谦益这个东林党的中坚,机会都比他更大点。
    所以温体仁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知道自己要效忠皇帝。当然不可能在戒严法的事情上,和当今皇帝唱反调。
    无论钱谦益说什么,他都只是不从,又找了个理由,从朱国祯这里告辞。
    没有达到目的,钱谦益脸上不快,朱国祯面上也不好看,觉得自己卸任大学士后,面子已经不好使。同乡的温体仁都这样不理他的话,其他朝堂大臣就更别说了。
    所以朱国祯没有再请其他大臣过来,向钱谦益道:
    “兵部尚书袁可立曾力抗皇帝中旨,不如贤侄去他那里,谈谈这件事情?”
    “以袁节寰的为人,应该不会让贤侄失望的。”
    让钱谦益去找袁可立,带头劝谏这件事。
    钱谦益无奈之下,只能按朱国祯所说,去找兵部尚书袁可立。
    到了袁府,袁可立正在和吏部右侍郎董其昌,商讨模拟考试优秀者,担任官职的事情。
    听到钱谦益的来意,袁可立道:
    “钱兄,这件事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戒严法的事情,就是陛下让老夫主持制定的。”
    “我若出尔反尔,如何担任大臣?”
    把戒严法制定的内情和钱谦益说了一下,又道:
    “陛下是个有主意的,若不用戒严法事情,换取陛下承诺不用中旨。”
    “以后朝堂上必然会因为中旨的事情,产生各种争端。”
    “钱兄也不愿朝堂上一直争论这件事,或者让陛下再用一个魏忠贤吧?”
    心中本来还有不满,怪袁可立放任皇帝扩充权力。听到“魏忠贤”三个字,钱谦益却顿时心中一跳,理解了袁可立推动戒严法的原因。
    若不用戒严法换取皇帝承诺,给皇帝在境外大展拳脚的机会,皇帝就可能把精力放在内部,和朝堂上的臣子展开争论。
    一旦他觉得不顺心,可能就会像天启皇帝那样,任用一个魏忠贤。那对文官来说,是更糟糕的事情。
    所以,立场不那么坚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