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所以面对刘宗周的请求,他说道:
“大明勋贵与国同戚二百余年,为三代以来未有。”
“他们为国效力这么多年,理当拥有更多爵田。”
这个说法,让很多参加朝会的勋贵感动,也让一些人警醒――
夏商周三代之后,确实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贵族,像大明勋贵这样延续二百多年时间。
汉朝就不用说了,曾被汉武帝酎金夺爵不说,还被王莽的新朝拦腰截断。以至于西汉八百多列侯,到光武时只剩下三个。东汉延续不到二百年,更是可以说没有超过二百年的勋贵。
唐朝的爵位能世袭的很少,大多只是降等承袭几代。而且唐朝实行的玄武门继承法,导致政局很混乱,一不小心就会站错队,导致身死族灭。
至于宋朝的爵位,根本就没法提。只能看做是给官员的待遇,完全不像个爵位。
与之相比,大明的勋贵能把爵位传承这么多代,确实堪称异数。
夏商周三代之后,此为绝无仅有之事。
就是为了延续自家富贵,他们也必须支持皇帝,继续与国同戚。
一些对皇帝征税本来还心怀怨怼的勋贵,在想明白这一点后,大多也少了一点怨气,对皇帝表示支持。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祖上的贡献,认为自己有这么多爵田,完全理所当然。
朱由检看着他们的表现,心中哂笑不已。
这些勋贵真的是完全堕落了,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时才关心。
前面设立枢密院完全架空五军都督府,就没见他们怎么反对。
似乎只要五军都督的虚衔能保留,他们就很满意。
却不知勋贵已越来越边缘化,再这样下去迟早会丧失所有权力。
自己让他们去海外开藩,其实是为了给他们的权力重新塑造根基。
没想到这些人还不领情,只想在京城安享富贵。
将来迟早要找其他理由,把这些人一个个赶到海外去。
不知皇帝打算的勋贵,首先迎来的是文官的反击。
在刘宗周出言之后,很多文官壮着胆子发言,他们引经据典地表明勋贵拥有这么多爵田不合理。
并且建议把多余的庄田,从他们手里收回来。
五六十名勋贵,怎么能说得过二百多名常朝官?
他们很快被驳得理屈词穷,甚至有人被揭了老底,指出他们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功勋。
他们中很多人的功勋连紫阁功臣都不如,紫阁功臣的后裔尚且需要海外开藩才能得世爵,这些人也必须迁往海外,才能世袭爵位。
可以说,在朱由检提出海外开藩之后。有些文官已经产生了一样的想法,想用这种方式,把一些称得上朝廷负担的勋贵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