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继承顺序争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成祖起兵靖难,在你看来是毫无道理吗?”
    李若愚哑然无言,不敢否定靖难的正当性。
    否则就是否认了成祖,以及成祖之后的大明皇帝。
    即使他不认为建文失德,也只能够憋着。
    转而拿成祖的做法说事,回应道:
    “成祖定鼎之后,问朝臣葬,建文学士王景言:宜用天子礼。”
    “成祖特从其议,可见成祖也是承认建文皇帝。”
    这个确有其事,朱由检也不否认,说道:
    “建文君确实曾是皇帝,所以成祖以天子礼节安葬。”
    “但他失德乱政,却又不堪为帝。”
    “所以无有庙谥,只称其为建文君。”
    说着,他又忽然提到了一个话题,问群臣道:
    “昔年太祖崩逝时,若是没有立下太孙,按礼法应当由谁继承皇位?”
    礼部尚书温体仁揣摩上意,回答道: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太祖崩逝之时,太祖长子懿文太子已逝,次子秦王、三子晋王同样已经离世。”
    “成祖为诸王之中最长者,又是孝慈高皇后嫡子,按礼法当由成祖继位。”
    这个说法,自然有人不同意,太常寺卿、礼部右侍郎李标道:
    “嫡长之制,不止有嫡子,尚且还有嫡孙。”
    “《唐律疏议》有云: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以下准此。”
    “太祖崩逝之时,当由嫡孙建文君继位。”
    温体仁反驳他道:
    “《唐律疏议》所说的嫡孙,是指嫡长孙。”
    “太祖嫡长孙是虞怀王朱雄英,而非其弟朱允。”
    “嫡子同母弟高于嫡孙同母弟,故而若是太祖没有立朱允为太孙,当由成祖继位。”
    “成祖继承皇位,符合嫡长之制!”
    这个说法,让很多臣子绷不住,吏部右侍郎李若星道:
    “《唐律疏议》是唐制,本朝自有制度。”
    “《皇明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
    “只有在没有皇子的情况下,才能由其他支脉承袭。”
    “建文君为懿文太子之子,朝廷在有皇子的情况下,自然不用兄终弟及。”
    “建文君又在懿文太子诸子中最长,故当继承皇位。”
    温体仁这下有些无法回答,朱由检接替他道:
    “建文君朱允是虞怀王朱雄英继母弟,他的继承顺序,和虞怀王同母弟朱允孰先?”
    这个问题,让群臣议论纷纷。
    因为这是礼法的一个漏洞,历代说法不一。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纣王有同母兄长二人,但他们都是纣王的母亲在做妾室时生下的,身份一直是庶子。纣王是在他母亲扶正为妻子后生下的,身份是嫡子,所以继承王位。
    《吕氏春秋》对此的评价,是“用法若此,不若无法”。商朝之后的朝代,没有延续这个办法。妾室在扶正后,庶子也变得可以升嫡。
    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庶子的年龄长于嫡子,他在升为嫡子后,继承顺序是否就高于元配生下的嫡子呢?
    朱允和朱允之间,就是这个争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