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靖难年号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次会议的议题后,就搜集了很多资料。
    如今全部用上,果然取得奇效。
    不但皇帝满意,群臣也对他无话可话,只能支持他对国本之争的言论。
    吏部尚书杨景辰同样想要入阁,他见温体仁大放异彩,自己部门却出了个李若星,出言和皇帝唱反调。
    这让他转动脑筋,提议道:
    “臣以为当整理继承礼法,确定继承制度。”
    “让天下人知道谁是谁非,避免再出现国本之争。”
    朱由检闻言颔首,认可道:
    “确实应定下继承礼法,避免继承争议。”
    “各藩开国之后,如果继承礼法不明,将来还不知道要出多少乱子呢!”
    “刘先生重制礼乐,一定要制定继承礼法。”
    刘宗周闻言领命,群臣也纷纷认同。
    他们也受够了继承礼法的不明确,对这种事情很支持。
    朱由检此时又道:
    “本朝的继承方法,应该采用哪种礼法呢?”
    “诸卿畅所欲言!”
    刘宗周率先说道:
    “嫡长之制,自周礼以来一直实行。”
    “臣以为当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朱由检闻言好奇道:
    “嫡长子继承制,是否是方才温尚书说的唐朝继承制度呢?”
    刘宗周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还补充道:
    “不止唐朝如此,宋朝也是这种继承制度。”
    “《宋史》记载太常礼院言:按礼文,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同母弟,立庶孙。曾孙以下准此。合依礼令,传嫡承袭。”
    “此为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
    朱由检闻言高兴道: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嫡子同母弟继承顺序在嫡孙同母弟之前。”
    “所以如果朱允没被册封皇太孙,应该由成祖继位!”
    这让群臣哑然,没想到又绕到这件事上来了。
    刘宗周委婉说道:
    “话虽如此,但是太祖为开国之君。”
    “他立下的皇太孙,继位毫无争议!”
    朱由检闻言默然。
    就在群臣以为皇帝对此认命时,忽听皇帝叹道:
    “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太祖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也违背了自己制定的继承办法。”
    “这是自坏礼法,所以有建文之败也!”
    一时泪如雨下,似乎在为此悲哀。
    群臣见此情景,感性的同样泪流满面。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士,知道皇帝所说的话,源自《资治通鉴》中司马光的结论。
    司马光选择三家分晋为《资治通鉴》开篇,开宗明义地指出:
    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感叹君臣之礼既坏,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酿成战国之乱。
    这和太祖驾崩后,发生靖难之役何其相似,都是兵强马壮者当上皇帝。
    他们想到这里,同样产生了“呜呼哀哉”的感叹,为当时的战乱而悲哀。
    刘宗周更是含着眼泪,伏地下拜说道:
    “陛下有此见识,臣为天下贺!”
    “望陛下恪守礼法,不要自坏礼制。”
    群臣同样乌压压地跪了一地,为皇帝能认识到礼法的重要性而贺喜。
    同时请求皇帝,一定要恪守礼法。
    朱由检见此情景,神情肃穆地道:
    “朕命刘先生等有识之士重制礼乐,焉能不遵守自己重定的礼法?”
    “诸位爱卿请起,咱们一同以礼乐治国,开创一个治世!”
    请群臣起身之后,朱由检又命刘宗周、黄立极、韩、袁可立东向,降座西向揖之,然后赐下座位,以便坐而论道。
    群臣见此情景,眼中的羡慕激动,几乎要溢出来。
    皇帝降座揖相,对臣子行降阶之礼,这简直是无上的荣誉。
    受到礼遇的四人,更是连道“不敢”,愧谢皇帝圣恩。
    朱由检强令他们坐下,然后道:
    “适才听诸位爱卿所言,我大明虽是嫡长继承,却和前代不同。”
    “前代之时,只有嫡长孙高于嫡长子同母弟。嫡长孙同母弟的继承顺序,则在嫡长子同母弟之后。”
    “但是太祖所定荫叙制度,则规定只要是嫡长子的后人,继承顺序都在嫡长子同母弟之前。”
    “所以太祖实行的嫡长继承,并非嫡长子继承制,更应该称之为嫡长房继承制――”
    “只要是嫡长房子嗣,继承顺序都在下一房之前。”
    “朕的这个认识,诸位都认同否?”
    群臣虽然没有深究过嫡长子和嫡长房继承制的不同,但是在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