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长江巡阅使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是现在江南各地围湖造田,已经有许多湖泊消失了。”
    “就是洞庭湖、鄱阳湖这样的大湖,也在不断缩小。”
    “以后一定要注意,严查围湖造田。”
    “没有长江巡阅府的批准,不得擅自占用湖泊。”
    “在泄洪区域开垦居住的,后果自己承担。”
    对于围湖造田的危害,这时的人大多不清楚。
    听到皇帝这么说,一些人觉得危言耸听。鸿胪寺少卿刘鸿训,不以为然地道:
    “陛下,民间小民多艰,在湖滨造田是为了生计。”
    “他们冒着风险种地,朝廷应该鼓励,还要免其升科。”
    认为应该以免税的政策,鼓励围湖造田。
    听到刘鸿训公然违背自己的政策,还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朱由检眉头大皱。
    工部尚书薛凤翔见此,急忙大声斥责道:
    “陛下说围湖造田不好,难道你觉得这样对?”
    “湖泊都被围了,洪水往哪里泄?”
    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也认为围湖造田要慎重。并且从自己的治河经验,说明围湖造田的危害:
    “臣在治河之时,经常发现淤塞之处。只有疏通淤塞,才能让水流顺利通过。”
    “若是没有堤坝,围湖造田之后,多有田土被冲入水中。水中泥沙多了,下游水流平缓时,就容易发生淤塞。”
    “围湖造田之事,确实应该慎重。只有确定完全改道的滩涂,方可开垦良田。”
    有了这位专业官员的支持,很多人对围湖造田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认为皇帝要限制围湖造田的做法,确实有些道理。
    朱由检则是很欣喜于李从心的说法,又道:
    “李卿所言,甚合朕意!”
    “不止是围湖造田,开垦荒山、坡地,也容易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道。”
    “黄河下游之所以成为地上河,便是因为上游的荒山野岭太多。开垦之后稍雨暴雨,便有大量泥土被冲入河道,进而汇入黄河,在黄河下游郁积。”
    “要解决这件事情,就得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注意保持水土。”
    李从心听到这个说法,顿时如醍醐灌顶,明白了黄河水中泥沙多的根源。再想到皇帝的夸赞,称颂道:
    “陛下所言,明见万里。”
    “黄河上游的陕西、山西等地,确实荒山众多,多有水土流失。”
    “臣为河道侍郎,最重要的就是治黄。”
    “当以陛下所说,注重保持水土。”
    朱由检满意点头,却没有再说下去。
    因为陕西的现在是粮食不够吃,到处都是流民。让他们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甚至要因此退耕还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没法执行。
    所以他更关注的是长江,说道:
    “大河已经变成黄河,万万不能让长江变成又一条黄河。”
    “所以水土保持的事情,长江巡阅府也要抓起来。”
    “在围湖造田之外,还要注意长江支流流经的地方。”
    “要注意梯田的营造方法,对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进行退耕还林。”
    “荒山上要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河滩上也要营造护滩林,不让河流冲走。”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都是保持水土的事。
    毕竟在后世预防水土流失已经是个常识,经常在保护环境时提到。
    这些事情,朱由检让李从心仔细记下,先在长江推行。
    然后是长江巡阅使的第二个职责,也是朱由检更关注的,打通长江水运:
    “长江巡阅府,要确定长江沿岸的通航河道,以及通航能力。”
    “确定各种吨位的船只,能通航的地方。”
    “要不断疏通航道,减少险滩、礁石,让更多的船只,能够安全通行。”
    “对阻碍通行的桥梁、浮桥,要想办法改建。”
    “对沿途的税卡,则要统一规范。”
    “以后长江上实行一税制,所有通行的船只,只能收一次税。其余所有关卡,不得二次征税。”
    “为了防止地方私设税关,长江巡阅府设立税务司,由太府寺税务总署直管,负责长江税务。”
    “具体税率多少、和地方又如何分、拨给长江巡阅府多少款项用于长江治理,太府寺要拿出方案来。”
    太府寺卿郭允厚听到,急忙出声应命。
    他在主持完明算科考试后,已经认识到皇帝改革税制的决心不可阻挡。这些日子已经准备按皇帝的吩咐,把太府寺各个衙门建起来。
    如今皇帝给了他在长江巡阅府建立税务司的职责,郭允厚顿时就认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在南方设立税务机构、让南方各省接受的机会。
    只要长江巡阅府的税务司能建起来,让各省的商人看到一税制的好处,他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