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西南奇捷和抢时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由检没有在清华园待到十月,他在九月底的时候就回去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永宁之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
    奢安主力被消灭。
    这是徐本高用信鸽第一时间发回的,还怕朝廷不信,接连发了三次。再加上后续的详细战报,把手上剩下的信鸽几乎都用尽了。
    这些消息结合起来,可以肯定地说,奢崇明和安邦彦的主力,已经在永宁之战中被朝廷大军歼灭。
    奢安之乱的彻底平定,只是时间问题。
    安邦彦已经确定死亡,奢崇明是否死亡虽然还有争议,却不可能掀起大乱子。
    无论水西安氏、还是永宁奢氏,经过这一战后,都没有能力再掀起大乱。
    这是朱由检在今年,收到的最好消息。
    也就正式的奏报没过来,否则朱由检一定会祭告太庙,告诉祖宗这个好消息――
    也向世人宣告,自己登极一年后,又有了一项能拿出手的功绩。
    “好!好!好!”
    “朱燮元打得真好,永宁之战,堪称西南奇捷!”
    回到宫中看到徐本高发回的消息原文,还有锦衣卫整理的有关永宁之战的消息,朱由检连说了几个好字,为这个意外之喜而欢喜。
    并且对指挥这一战的朱燮元,彻底刮目相看――
    这是真正的统帅之才,朝廷最需要的人材。
    虽然徐本高发回的消息中,提到了有关这次大捷的功劳争议。
    但是在朱由检看来,朱燮元的功劳却没什么好争的:
    运筹帷幄的朱燮元,毫无疑问是第一功。
    正是他的调兵遣将,让奢安主力出来决战。侯良柱和刘可训两人,不过是完成最后一击。
    虽然这最后一击称得上很漂亮,但是如果奢安主力不出来,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朱由检把首功定为朱燮元,然后是侯良柱、刘可训,以及执行诱敌任务的许成名。
    甚至在他的心里,坚决执行诱敌任务的许成名,功劳还要更大点。
    只是侯良柱和刘可训以一万三千对十万,打得实在是太漂亮。这样的功劳如果不赏,以后在打仗时就没有人奋勇争先。
    所以这两个人必须重赏,排在了功劳第二位。
    不过,对侯良柱和刘可训公然把斩杀安邦彦和奢崇明的功劳,放在儿子身上,他心中是十分不信的。
    不说有没有这么巧的事情,奢崇明是否死亡,还存在一些争议。
    这种有可能误导朝廷的事情,让朱由检很是不喜。
    他在内心里面,对两人打上了慎重使用的标签――
    这种合起伙来欺骗皇帝的文武官员,他是不敢重用的。两人若一直搭配,有可能成为藩镇。
    所以他心里已经打算把刘可训调离,侯良柱则留在西南,利用他这一战打下的威名,继续平定奢安之乱。
    至于朱燮元,朱由检打算把他从西南调过来。
    一是奢安主力已被消灭,不需要朱燮元这个统帅之才一直留在那里。
    二是朱由检觉得朱燮元对水西的策略有问题。
    即使要招降安位,也应该率领大军逼近,趁着水西安氏主力尽没的时机,把水西安氏的枝叶剪断。
    刚刚取胜就招降,有点太过草率了。
    万一安位果断降了,朝廷还怎么下手?
    必须要趁此时机,对水西大部分地方改土归流,让水西安氏彻底丧失造反能力。
    再结合侯良柱对朱燮元的不服,已经摆在台面上的川兵和黔兵争功。朱由检决定让朱燮元和许成名来到京城献俘,侯良柱留在西南作战。
    想好这些之后,朱由检召集袁可立等九卿和大学士,告知他们这件事。
    袁可立等大臣听到西南奇捷的消息后,先是有些不信。继而在看到徐本高接连发回的消息后,承认这件事情为真――
    如此详实的战报,还有人物、时间、地点,不像是编造出来的。就算是飞鸽传书,同样能够采信。
    所以黄立极、袁可立、韩等大臣,齐声向皇帝贺喜。
    他们这些在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这场大捷对皇帝的意义。
    如果说抚察罕、招海寇的功绩,还有取巧成分的话。平定奢安之乱,就是实打实的功绩。
    这场战事的主帅,是皇帝登极后坚持更换的。甚至因此改动了丁忧制度,以便让朱燮元上任。
    朱燮元上任之后,皇帝更是赐下尚方宝剑,给了朱燮元全权。
    这才有了西南奇捷的回报,即将要平定奢安之乱。
    这向世人昭告着,当今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天子。
    而且这位天子麾下,有能征善战的将帅。
    可以说,这场大捷之后,皇帝的威望会进一步提升。
    无论是朝堂大臣还是地方官员,面对皇帝的命令时,都会更慎重些。
    西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