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君主立宪的开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给建文君泼脏水,朱由检是认真的。
    他自登极以来,已经四次看到有关建文君臣的奏疏――
    平均每年两次,已经成为每半年就有的话题。
    如果不把这股风潮压下去,建文君臣的事情,很可能成为月经话题,不断消耗朝廷的精力。
    所以他选择尊重臣子意见,把他们请求最多的给建文诸臣补谥,选择完全同意。
    对于建文君则极力贬低,避免影响到皇位传承稳定。
    为此,他不惜流着眼泪承认太祖在礼法上的过失,还把蓝玉案平反,把太祖杀戮功臣的源头栽在建文君上。
    对于另一件让太祖名声受损的事情,朱由检也打算栽给建文君:
    “国初有殉葬之事,源头始自哪里?”
    太常寺卿李标道:
    “殉葬之事,前元有之,国初因之,故而有此陋俗。”
    “英宗大渐,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嫔御殉葬,殉葬之事遂绝。”
    “此英宗之德政也!”
    朱由检对这个回答不满意,追问道:
    “国初第一次殉葬,是在什么时候?”
    “有没有人,把事情的源头理清。”
    群臣心中疑惑,不知皇帝追问这个做什么。
    太常寺少卿钱谦益精通经史,此时站出来道:
    “国初第一次殉葬,是愍烈王妃殉秦愍王。”
    “太祖闻讯极为悲伤,为其赐谥愍烈。”
    “蜀献王《祭兄秦愍王嫂愍烈王妃》有云:嫂也孔贤,奋身同殒,父皇闻讣,以忧以伤。”
    朱由检微微点头,问群臣道:
    “愍烈王妃殉秦愍王,是太祖下的命令吗?”
    “除此之外,洪武年间可有殉葬之事?”
    群臣交头接耳议论,都不认为愍烈王妃殉秦愍王,是被太祖逼迫。
    愍烈王妃是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不受秦王待见,被秦王和次妃邓氏欺凌。
    太祖对她极为看重,甚至因此赐死了邓氏,怎么可能会逼她殉葬?
    她是因为活着就在受苦,又没有生下子女,继承王位的是邓妃的儿子,以后可能更受苦,干脆一死了之。
    这不能说是太祖下令殉葬,更不能说洪武年间有殉葬制度。
    所以,排除了这件事情后,第一次殉葬是在什么时候呢?
    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礼部尚书温体仁出言说道:
    “国初殉葬之事,源头在建文君。”
    “太祖驾崩之后,宫人多有殉葬者。”
    朱由检沉痛地点了点头,说道:
    “太祖遗诏之中,命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他连百姓的嫁娶都不愿耽误,又怎会下令宫人殉葬呢?”
    “这是因为建文君继承非礼,在宫中地位不稳,所以逼迫宫人殉葬。”
    “成祖和仁宗、宣宗没有分辨清楚此事,以至受到误导,死后同样有殉葬之事,直到英宗废之。”
    “这件事的源头,是建文君的恶行啊!”
    这个结论道出,群臣暗地里吸了一口凉气,纷纷认识到当今皇帝的用意:
    这是要把建文君当马桶,把有损太祖名声的事情,都倒在他的身上啊!
    如果流传出去,建文君的名声,可能会变得臭不可闻,再也无法翻身。
    右都御史成基命试着辩解道:
    “葬礼是由大臣主持,殉葬之事,或许是臣子为之,非建文君失德。”
    朱由检皱着眉头道:
    “建文诸臣都是有德行的忠臣,怎么会让建文君做下此等恶事呢?”
    “而且成祖、仁宗、宣宗的葬礼是三杨等人主持,难道说他们的嫔妃殉葬,是三杨等人的责任?”
    这话无人回答,因为三杨是文臣楷模、还被皇帝允许列入成祖功臣庙,他们怎么能让三杨背上这个恶名呢?
    而且建文诸臣也确实都是忠臣,刚才他们连齐泰、黄子澄都给补上谥号了。
    难道现在就转头追究他们的责任,说殉葬是他们鼓动的?
    所以情况已经很明显,只有建文君能背这个锅,建文年间的恶事,他都要自己背起来。
    群臣想到这里,陡然明白了皇帝同意给齐泰、黄子澄补谥的原因――
    这是要让建文君承担所有责任,找不到背锅之人啊!
    建文君的名声,恐怕要真的臭大街,湘王被逼自焚等事,也都要由他担起来。
    这让群臣忍不住捏了把汗,再次认识到当今皇帝的心机。
    ――
    如同他们所料,朱由检把殉葬的事情,完全栽在建文君身上。
    还说这是胡乱学习周礼导致的,建文君没有学好周礼:
    “周礼虽有殉葬之制,但是春秋战国之时,却已经被废弃。”
    “孔子曾经感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