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怀信心。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大凌河堡修建。保证海上的运输路线,能够一直畅通。
因为建虏没有海军,这个任务的危险性可谓很小。
郑芝虎和一众出身海贼的将士,都是信心满满。
甚至还有人跃跃欲试,想要试试凶威赫赫的建虏,是否名副其实。
――
很快,船队到了天津。
这里的港口上已经堆积了物资,等待船队去运。
作为枢密院直接指挥的战事,大凌河守军虽然要听辽东方面军指挥,其实独立性却很强,由天津巡抚直接负责后勤。
补给也主要是通过海运,而非走陆路从山海关运到宁远,再由宁远运到锦州,从锦州运到大凌河。
可以说,这是相比之前最大的不同。
朱由检这个皇帝更加注重海运,负责为辽东督饷的天津巡抚黄运泰,也因此权力更大,真正负责起辽东的一部分后勤。
这样减少了陆路损耗不说,也少了层层过手,减少中间贪墨。
黄运泰对此很是重视,他知道自己这个阉党余孽之所以留任,靠的就是皇帝看重,还想用他的能力。
如今皇帝给了他如此重任,他当然要尽心竭力,回报当今皇帝。
尤其是这次负责大凌河战事的,是阉党以前的干将霍维华。他作为阉党余孽,当然要鼎力支持。
这次准备物资,他派了干吏负责,而且亲自监督,避免有人使坏。
看着这些筑城的物资有条不紊地运上船只,黄运泰心中欣慰的同时,又觉得速度有些慢:
“肩挑背扛实在太慢了,这么多船什么时候能够装满?”
“内府监送来的手推车倒不错,能够把大箱子直接运到码头边。”
平时他没有这个体悟,是因为事情不紧急。
如今要给大凌河运输物资,他才发觉手推车用在港口,实在太方便了。
码头工人只需要把标准货箱抬到手推车上,就能轻松地推到码头边。
这让他决定要多采购些手推车,用在码头上面。
甚至,在看到手推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推动不方便后,他还决定把码头和仓库的路面硬化,方面手推车滚动。
他要把天津的港口,运力再提上一层。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港口运输车辆,很快就升级换代。
朱由检提出火炮轨道后,很快又想到轨道可用于矿山、港口,运载重型货物。所以内府监已经在开发使用港口的轨道和车辆,相比木轮手推车,承载量还要更大些。
而且轨道的设计,也被加在了大凌河堡的设计图上。这个堡的城墙和城内道路,要预留铺设轨道的空间――
将来轨道成熟后,会被迅速运过去,方便城内的人员调遣和物资转运。
韩云作为徐光启的弟子、又是全程参与京西棱堡修建的人,被任命为大凌河堡总工程师,负责这个堡垒修建。
和他一起的,还有数十位参与京西棱堡修建的工程师和工匠,他们要去大凌河一带再次筑堡。
另有一队工兵,负责保护他们的同时,参与堡垒修建。
――
霍维华这个时候,同样也得到了消息,带着早已被转运到辽东的一千东宁卫士兵,从锦州城出发。
和他一起的还有何可纲,带着从山海关选拔的一千人。
驻守锦州的辽东将士,面色复杂地看着两千人,既希望他们成功筑堡,又有一些不甘。
尤其是辽东提督尤世禄,他之前就是锦州总兵,所以被任命为提督,负责前线指挥。
大凌河城的修建,就是他和孙承宗等人一起提出来的。在朝堂上败于霍维华的大凌河堡方案,自然让他心有不甘。
不过霍维华和何可纲带兵来到锦州后的表现,倒是让他有些佩服。
两千的人数虽少,却着实能称得上精锐。
何可纲也不愧是袁崇焕和毕自肃看重的将领,在军中颇得人心。
所以,看着这些人远去的背影,尤世禄下令道:
“让将士们唱歌,预祝他们凯旋!”
让麾下将士唱起了京城传过来的《凯歌》,祝福他们能凯旋归来。
这首歌是戚继光在数十年前所创,随着戚继光来到北方,在军中颇有流传。
如今改了几句词定为军歌,将士们很快就学会了。
很快,“万人一心”的歌声,在锦州城头响了起来。
去大凌河筑堡的两千人,很快也做出回应,同样唱了起来。
一时间,两支不同的兵马,似乎真的一心,成为紧密战友。
――
霍维华的心里,是不会有这个错觉的。
因为他在辽东这几个月,已经摸清辽东上上下下的心态。
如同皇帝所忧虑的,辽东将士颇有本土化的倾向。而且因为宁远、宁锦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