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些富户还没有适应报纸这种舆论媒体、无法影响天下间的舆论时,这些秀才的声音是主流,他们大部分支持有产税。
涿鹿区的议员也是如此,别看有很多士人出身富裕家庭。但是朝廷指定的士人代表,却大多支持皇帝。
军官是因为刚刚被清理了一遍,不配合的都被调去东宁卫。再加上军官的世业田另有政策,担任议员的退役军官,自然不会硬着头皮和皇帝过不去。
致仕文官则大多和宦官有联系。大明的宦官主要出身北直隶,和宦官没有联系的文官,可以说寥寥无几。
朱由检虽然没有在涿鹿区议会大肆任命阉党,但是被指定为议员的致仕官员,大多和宦官的关系不太差。
宫里面的太监,对他们很有影响力。
就连农业代表,拥有很多土地的有产者也不占主流。
拥有百亩土地以上的富户,大约只占所有农户的百分之五。
千亩土地以上土地的,更是可以说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是致仕官员。
纵然他们成为议员的几率高,但是在人数上,却并不占优势。
而且在皇帝和刘宗周、钱谦益等大臣,以及文震孟、刘理顺、史可法、陈仁锡等官员明确表态,赞同征收有产税的情况下,这些人就是抱着不被盯上的心思,也不敢公然反对。
议会商议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有产税这个税种,几乎被全票通过。只有寥寥无几的议员,选择弃权或反对。
不过对什么样的人是有产者,争议就比较大了。有些人觉得应该定在百亩,有些人觉得应该定得更高一些,二百亩或三百亩以上,才能称为有产者。
最终,还是在刘理顺的坚持下,有产者的标准,被定为拥有百亩以上土地。
超级有产者的标准,被定为拥有千亩以上土地。
恒产者的标准,被定为拥有三十亩到一百亩土地。
低于三十亩土地的,被定为贫困家庭。
尤其是低于十亩土地的,被定为困难家庭,移民和减免赋税的时候,要优先考虑他们――
按照之前的统计,涿鹿区的平均亩产,大约在两石左右。一户五口家庭拥有十亩土地,能收获的粮食大约二十石,平均每人的口粮,只有四石左右。
按照朝廷的赈灾标准,一个成年人每年至少需要三石六斗粮食,小孩则是一石八斗。
这样的家庭缴纳赋税之后,几乎可以说是挣扎在生死线上。距离成为需要赈灾的流民,只有一线之差。
他们大部分需要租种土地,才能生存下去。
为了避免地主向他们转嫁有产税,顾炎武提出的禁限私租,同样在议会上得到讨论。
但是对于这个提议,反对的人就多了。
那些出租土地的人,普遍不想地租受到限制。
有些人甚至表态,如果议会定下最高地租,他们会收回土地,不再出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