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盛世风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前,已经挤满了人。
    两幅画前还有士兵看着,避免人伸手触摸,损坏到了书画。
    董其昌还在他的画前,解释一些观众的疑问。
    陈子龙抬眼看去,但见当今文坛盟主钱谦益,同样也在看画。还向旁边围观的众人道:
    “董公这幅《清明上河图》,依我看不输前人。”
    “图中京城的繁华景象,也丝毫不输前宋汴京。”
    “这都是当今圣上的德政,恩及农工商人。”
    对当今皇帝大加称赞,尤其是废除佥商一事。
    旁边的人也纷纷附和,他们这些人精,如何不知道皇帝命董其昌绘制《京城清明上河图》的用意呢?
    无非是记录京城的景象,显示他治理下的大明,处于盛世的繁荣之中。
    所以他们纷纷像钱谦益一样,对当今皇帝大加称赞。反倒是对画的质量如何,不是怎么关心。
    陈子龙听得有些反胃,对这些人的丑态很是不屑。
    但是他也不可能去拆台,因为得罪不起这些人。
    再加上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还给他安排了大学士老师,让他得到青史留名的机会。
    这就让他更不能拆穿这种事了,只是摇了摇头,去看其它书画。
    作为皇室举办的书画展,展出的珍品自是极多。除了两幅《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董其昌收藏的《富春山居图》,项家拿出来的《女史箴图》,以及《千里江山图》等珍品。
    陈子龙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自己也能收藏起来天天看。
    可惜这些画大多都是非卖品,即使能卖的他也买不起。
    这让他只能感慨地看着,题了几首诗词留念。
    转了一圈,陈子龙来到正厅,看到钱谦益等人还在和董其昌说话。
    这次的话题不是称赞当今皇帝治下的京城多繁荣了,甚至都没有谈论董其昌的《京城清明上河图》,而是在谈论其他画:
    “董公如今卸去俗务专任资政,应该有更多的精力绘制图像了。”
    “不知紫阁功臣画像,何时能够完成?”
    紫阁功臣之名,陈子龙是听说过的,去年报纸上很是报道了一段时间。
    甚至直到现在,《邸报》上都在刊登紫阁功臣和贤臣的事迹,号召大明官吏向这些人学习。
    听到董其昌受任绘制功臣图像,他感觉不舒服的同时,侧耳倾听起来。
    只听董其昌道:
    “紫阁功臣的画像,没那么快画好。”
    “陛下说功臣画像务求真实,不能所有人看起来一个模样。”
    “所以现在还在征集功臣家里的祖上画像,再根据他们的功业和官职,绘制最有代表性的图像。”
    “倒是功臣的传记和赞语,大多已经定了,陛下在命人编撰功臣文集,只待图像定下,立刻刊刻出版。”
    这又是一件盛事,大明官员几乎可以说没有不向往的――
    他们也期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够成为功臣。
    可惜,功臣的资格不是那么好拿的,大明治理天下二百多年,也只有十九位治世功臣。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一些人盯上了贤臣资格,还打趣地询问会不会给贤臣画像?
    董其昌听得哭笑不得,笑着没有回应。
    十九幅功臣画像已经让他愁白了许多头发,再给几百个贤臣画像,那就实在太难为人了。
    而且紫阁悬挂的功臣画像必然不会多,否则谁会珍视呢?
    董其昌自己觉得,可能自己有生之年,只能绘制这十九人。
    而且,还有一件不能公开说的事情是,他还被皇帝安排绘制《己巳大阅图》,这又是一个大任务――
    他感觉自己都余生都要画画,不可能闲下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看书画展的观众,越来越多起来。
    即使画展的票价颇贵,京城也有不少人凑热闹。
    尤其是那些来看音乐节的富贵闲人,更是不会错过凑热闹的机会。
    这些人有钱有闲,也是拍卖会吸引的主力。甚至可以说这次音乐节,就是为拍卖会举办的。
    陈子龙这些受邀请的文人,只是为了打响书画展的名气。
    也因为此,还想继续看画的陈子龙,觉得大厅中越来越有铜臭气。这些人的姿态比钱谦益等人更不堪,甚至都没有丝毫掩饰。
    这让他觉得兴致已尽,看画也没有了心情,和张溥等人商议后,很快走了出去。
    想要返回太学,张溥等人却没有玩够,只听他向众人道:
    “听说徐佛徐大家,受邀来京城了。”
    “我在家乡久听她的名字,却一直无缘得见。”
    “不如同去拜访,看她为何有如此盛名?”
    邀请众人一起,去看名妓徐佛。
    这些人都是年轻士子,对此哄然响应。
    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