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昌在这时候,提出了围剿建虏的方案。
    能得到袁可立的推崇,必然有可行之处。所以朱由检颔首道:
    “召杨嗣昌去武英殿。”
    “宴会结束之后,卿等兵部大臣一起过去。”
    让群臣继续宴饮,畅谈今年的胜利。
    宴会结束之后,朱由检和袁可立、闵梦得、秦士文、李邦华、毕懋康、赵绂、陈奇瑜等兵部大臣,一起前往武英殿。
    武英殿前,杨嗣昌早已在这里等候。他在接到皇帝召见的口谕后,心中极为兴奋。
    作为通政司右参政、负责大明通讯社的杨嗣昌,消息极为灵通。可以说朝廷上下的事情,少有他所不知。
    在观看奏疏和主持邸报发行的过程中,杨嗣昌敏锐察觉到,当今皇帝对武勋的重视,以及要用封地,酬劳有功之臣。
    这半年多下来,他不但看到了三个诸侯国诞生,还看到了众多的世袭男爵、世袭爵士被册封――
    那些刚刚受抚的海盗,都被皇帝册封了爵位。
    所以他当然不甘心做一个纯粹的文官,错失立功分封机会。
    故而在这次枢密院即将组建时,他向未来大概率执掌枢密院的袁可立,提出了围剿建虏的策略。
    作为通政司的官员,杨嗣昌虽然不知皇帝和袁可立等人商议的封锁线之事,但他从和建虏相关的奏报中,敏锐察觉到一个包围圈在确立。
    所以他根据各方实力,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得到袁可立的赞赏,被皇帝请到武英殿讲解。
    这让他心潮澎湃,下决心要凭借这次机会,跻身朝堂大臣。
    “四正六隅者,以兵力强的长城、辽东、辽南、东江四方为四正。”
    “以安东都护府、宁远伯国、江陵公国、黑龙江上游,以及草原察罕部、哈喇慎部这六个边角为六隅。”
    “构成十面之网,一同围剿建虏。”
    指着武英殿挂着的地图,杨嗣昌侃侃而谈。
    在杨嗣昌规划之中,长城、辽东、辽南、东江为四个正面战场。
    其中长城、辽东专任防卫,最重要的是不让建虏攻进来。
    辽南、东江则专司进攻,不断调集精兵强将攻打建虏。
    即使这两路兵马遭到挫败,对大明来说损失也不大。建虏不可能跨海,威胁其它地带。
    六隅则是六个边角的侧面战场,根据其拥有的兵力,时而分防,时而协剿。让建虏无法休养,只能不断作战。
    如此征战下去,建虏必然疲惫,只需数年时间,就有平辽之机。
    朱由检听着杨嗣昌的规划,心中也极为惊叹――
    能在朝廷的各种奏疏中看到这些东西,并且串联起来。
    杨嗣昌在军事上的天分极高,确实是天生的参谋人才。
    也难怪袁可立听到这个构想后,想把他调进枢密院。
    有心考验一下这个人,朱由检在杨嗣昌讲解完他的策略后,询问道:
    “杨卿之策,天马行空,和朝廷构建的封锁线不谋而合。”
    “那么在杨卿看来,这个策略的缺陷在哪里?”
    “应该如何解决?”
    杨嗣昌闻言皱眉苦思,思索自己的策略缺陷在哪。
    在他看来,自己苦思数月的策略不说完美无缺,却也称不上有什么大缺点。
    皇帝专门询问这么,莫非有什么缺陷自己没有看出来?
    盯着地图,苦思冥想,杨嗣昌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察罕和哈喇慎――
    在他看来,最可能出现疏漏的,就是这两部了。
    从今年建虏西征的表现来看,这两部不值得信任。
    所以他回应皇帝道:
    “四正六隅之策,最要紧的是长城和辽东防线。”
    “这是臣的策略中,让这两地专任防卫的原因。”
    “察罕部和哈喇慎部纵然有失,也威胁不到京城。”
    “两地遭到进攻后,可以让辽南和东江等地策应,逼迫建虏回防。”
    说着自己的谋划,杨嗣昌又指着其它地方道:
    “辽南和东江只要保住旅顺和皮岛据点,纵然一时挫败,也能卷土重来。”
    “安东和宁远伯国、江陵公国、黑龙江一带,我大明海军占优势。”
    “建虏纵然攻下来,也只能分兵防御。”
    “大明则可以利用海军,另外建立据点。”
    “如果建虏因此处处分兵,它会败亡更快!”
    这个说法朱由检认同,别说现在还是后金的建虏,就是后来建立清朝入主中原后,建虏也玩不好海军――
    要不然就不会在面对郑成功时,只能迁界禁海。
    以建虏这个时候的人力、物力和技术,面对大明海军就更难了。
    甚至可以说大明的舰队进入内河后,根本找不到敌人。
    所以朱由检在之前的探险队发现科尔沁部后,迅速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