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两位元士的奋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顾兄,恭喜!”
    “有了元士身份,兄台就不用在科举上费心了。”
    看着远去的中使,张永安向他贺喜道。
    他是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和顾炎武撰写的文章,会被皇帝看到。
    自己又被记了一年功不说,指出问题的顾炎武,更是被皇帝追叙守卫清华园、写出《军制论》的功绩,特赐元士出身。
    元士可是有国士之称,十六岁的元士,是当今元士中年龄最小的。
    顾炎武经此一遭,必然名声大噪,被朝野上下审视――
    谁都会感到奇怪,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本事,被皇帝如此厚待?
    顾炎武此时也有些懵,因为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被特赐元士出身。
    对于才考上秀才两年的他来说,现在想的是如何在乡试中举。进士、元士的事情,从来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在守卫清华园时只是出谋画策,根本就没有亲自上阵。
    指出巡捕营新军的问题,也不过像写出《军制论》一样,故发奇言罢了。
    没想到竟然被皇帝看重,被特赐元士出身。
    心里不安的他,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推辞。但是看着除了张永安外,周围人审视的目光和小声的议论,他心里的狂狷之意冒了出来,大笑道:
    “这有何喜?”
    “元士身份,对你我不是唾手可得吗?”
    “张兄过段时日,定然也能被特赐元士出身。”
    把圣旨卷着收了起来,大有当仁不让之意。
    张永安见此是目瞪口呆,继而又有些苦笑,不认为自己能被特赐元士身份。
    军中被特赐元士出身的,是孙元化、茅元仪那样立下功劳的文士,自己一个担任武职的文荫子弟,凭什么被特赐元士出身呢?
    所以他拉着顾炎武的衣袖让他不要乱说,打算把这个狂傲的年轻人拽回去。
    然而就在这时,徐光启的一句话,让他们不得不留下来:
    “旨意已下,奏疏已经批复。”
    “诸位都议一议,对逃兵如何处置?”
    “顾元士、张中尉,你们也留下来说说,这个章程如何定?”
    张永安一介中尉,迎着大学士的目光,一时讷讷不敢言。
    顾炎武却不怕这种大场面,大言炎炎地道:
    “逃兵是一定要处置的,不然对不起听令作战的将士。”
    “顾某以为应当立刻向周围贴告示,并且让军法官行文有逃兵的卫所,勒令逃兵回营。”
    “他们回来后要降为辅兵在军中做苦役,还要记过减磨勘,作为逃亡的惩罚。”
    “如果有人一直不回营,那就降为军户,让阳武侯带着流放海外。”
    这一番话,让巡捕营的军官人人叫好,张永安却听得想要把脸捂起来。
    这些军官不知道如何处罚犯错的逃兵吗?只不过是顾虑皇帝的态度,以前不敢用军法严惩而已。
    如今皇帝的命令明确,允许巡捕营增加军法官、并且设立宪兵队,代表着只要士兵犯错,他们就能让宪兵执行军法。
    之所以没人大声说出来,不过是担心伤了皇帝的仁德,打算悄悄执行而已。
    如今顾炎武说了,这些军官就能把事情推到顾炎武头上,告诉士兵正是因为这个人,军法才变得严起来――
    皇帝和他们都是仁慈的,坏人是顾炎武。
    可以说,顾炎武现在就是个背锅侠,把他们准备做的事,大声喊出而已。
    张永安都无法想象,以后士兵在面对军法时,会有多少人会骂顾炎武。把军法变严的原因,归咎到这个人头上。
    但是初出茅庐的顾炎武,显然没想到这些,或者根本不屑想。
    他按自己的想法,为巡捕营制定了军法条例,建议严格执行。
    徐光启对他很是欣赏,再加上想要保护年轻人,询问道:
    “顾元士对军法、军制有如此见解,不知是否愿意在宪兵队兼职,担任护军中尉?”
    元士最初任职,相比五甲进士的从八品还差一些,只能从正九品开始。
    只不过磨勘期和进士一样,同样都是四年。
    顾炎武被特赐元士出身后,就被授予翰林院正九品侍书。
    所以徐光启询问他,愿不愿意兼职。
    顾炎武是愿意继续在军中兼职的,只不过他拒绝了徐光启调去宪兵队的好意,说道:
    “顾某还没明白如何做指导员。”
    “待到和张中尉学明白了,再报答学士赏识。”
    仍旧打算在张永安的中队,担任见习指导员。
    徐光启听闻此言,很是意外地看了张永安一眼。
    他虽然知道张永安有本事,却没料到竟然能折服顾炎武。
    能让这个狂傲的年轻人说学习,可见张永安必有独到之处,自己以后要多注意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