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说,再繁杂的工作,拆分成几个人负责后也变得很简单。
但是这些条件,在使用火铳时统统都没有。
火铳不可能像火炮一样有七八个人操作,最多一两个人。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出现了朱由检最初设想的、类似抬枪的火铳,需要有一个人放铳,另一个人辅助。
射击手负责火铳的瞄准和发射,以及清理弹膛、倒引火药等工作。
弹药手负责子铳的装填,同时戴石棉手套取出子铳。
这导致改进的掣电铳射速虽然相比普通火铳快、射程也相差不多,却因为占用两个人,有些得不偿失。
装备研究院的建议,是小批量试制,放在新军中看效果。
朱由检同意了这个建议,但是他仍没有放弃掣电铳,做出两个指示:
一是就是仿照他所知的抬枪,制造更大口径的掣电铳,并且配上霰弹,当做小炮使用。
二是他根据记忆绘制了毛瑟步枪的外形图,简单介绍了毛瑟式旋转后拉枪机步枪的原理。让吕祥制造木制模型,让研究掣电铳的人明白,自己需要的连发掣电铳最终是什么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金属定装弹、雷汞底火、击针、膛线等难题,都要一一解决。
期间研发出的技术,也可以用在制式火铳上,提高当前火铳的威力。
吕祥在皇帝的亲自指点下,制造出这个所谓的“连发掣电铳”模型后,终于明白了皇帝想要的掣电铳,到底是什么样子。
其他军械研究院的人员,在明白连发掣电铳的原理和威力后,也认为这种火铳有可能研发出来,彻底取代弓箭。
他们想的不错,弓箭在中国的彻底没落,就是在连发枪传入之后。在此之前的火绳枪、燧发枪、火帽枪等等,都因为射速问题,没能彻底取代弓箭。
大明若想在武器上取得对建虏的绝对优势,就必须造出连发枪。这样才能彻底取代弓箭,让建虏丧失最大的优势。
转管迅雷铳的研制同样如此,朱由检希望能造出转管机枪,进一步增加射速。
所以他再次强调了金属定装弹和底火的重要性,并且让吕祥制造加特林式转管机枪模型,让迅雷铳研究小组,向这个目标前进。
又因为连发掣电铳、转管迅雷铳都需要用金属定装弹,很多技术都有相通之处。朱由检把相关研究小组合并,在轻兵器研究所成立先进武器研究室,专门探索这些。
因为这个研究室很难快速出成果,可能会不受官员的看重。朱由检嘱咐内廷专门拨款,让兵仗局制造这个研究室设计的武器,帮他们向着最终目标快速迭代。
从武勋和寺观征收的赋税,有力支撑了这一点。让朱由检有充足的钱财,支持这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