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国人服役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是他思索取消州一级时,如何安排官员想到的。
    原本他打算分为上府、中府、下府,级别分别定为正四品、正五品、从五品。
    如今杨景辰提出给知府降级后,他觉得分为普通府和下府就行了。知府都定为正五品,重要的知府给加衔。下府主官是同知,级别和现在的知州一样定为从五品。
    这样以后州改下府时,就会更加容易。甚至只需要改个名字,就能改为府县。
    就是涉及到的府级官员太多,群臣听到之后,顿时议论纷纷。
    有的觉得不用变,有的则觉得这样改变级别后,更加符合磨勘法――
    总不能同知需要八年时间才能升为知府,通判升为知府,需要足足十六年。
    而且作为朝廷的官员,他们本能地想要压制地方官员级别。这样朝廷官员外放地方时,就能担任更好的职位。
    所以朱由检在提出举手表决后,反对的朝堂官员没多少。大多对这件事情,默默接受承认。
    朱由检随即下令道:
    “以后知府的级别,由正四品降为正五品。”
    “同知的级别,由正五品降为从五品。”
    “现有知府同知,可以加散官或加衔,维持原有品级。”
    “布政司属官空缺时,优先由他们转任。”
    定下这件事情后,朱由检继续道:
    “顺天府正三品府尹、正四品府丞、正五品治中不变。”
    “增加的几位同知,级别定为从五品。”
    “这些官员共同作为顺天府署主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府政会,商议重大事务、会推低级官吏。”
    “顺天府署分设政务署、廷尉署、卫尉署三署。府尹总辖事务,府丞负责政务署,治中负责廷尉署,卫尉寺派遣官员负责卫尉署。”
    “同知抽调顺天府署的官吏在城外建行署,负责缉捕盗贼和协调区县。”
    “如此可算完善?”
    袁可立早就预料到这一幕,因为皇帝早就向他说过,要在州府设立廷尉署、卫尉署。前面设立护军府时,同样在下面设三署。
    如今,顺天府政务署、廷尉署、卫尉署这三署的设立,让他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知道将来大明各府,都要设立这三署。
    想着自己为三署磨合付出的辛劳,袁可立出言道:
    “城区各署运转良好,顺天府确实应该建立三署,管辖下属区县。”
    “现在京城内设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城区,宛平、大兴二县的衙署,又仍旧在城内。”
    “臣以为应该搬迁,划分区县边界。”
    三城区脱胎自五城兵马司,但是也接收了宛平、大兴二县在城内的治理权。
    在没有治理城内的责任后,这两县的衙署确实应该搬迁,主要负责城外。
    袁可立的建议是,把宛平县衙搬迁到阜成门外,大兴县衙搬迁到朝阳门外,方便治理京城外的地域。
    朱由检思索之后,觉得这样宛平县和大兴县还是太大了。按照当前西宛平、东大兴的格局,如果有盗匪在德胜门外闹事,宛平县衙接到消息再派出人手,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他仿照后世的格局,决定道:
    “宛平县衙迁到京城西南的卢沟桥一带,择地建造宛平城,协助京城防御。”
    “西路行署就设在宛平城,协调大兴县、良乡县、房山县、涿鹿区三县一区。”
    “大兴县衙迁到京城南面的黄村一带,南路行署也同样设在这,协调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三县,以及霸州改为的霸州区,还有原属霸州管辖的保定县、文安县、大城县,一共七县一区。”
    确定宛平县和大兴县衙署所在后,朱由检指着地图继续道:
    “诸王府和大学城一带,需要设立城区。那边当地人称海淀,以后就定名海淀区。”
    “海淀区负责京城西北,东面设朝阳区。”
    “南面以南海子为中心建南苑,将来设立南苑区。”
    “海淀区、朝阳区、南苑区这三个外城区,地位和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内城区一样,是顺天府直属的城六区。”
    这是他仿照后世的京城做出的规划,相比现在粗糙的“西宛平、东大兴”来说,明显治理起来更精细。
    就是宛平县和大兴县被削得太厉害,衙署要迁往城外不说,负责的地方也大大缩减。
    不过,朱由检是不会顾忌两县想法的,他和群臣商议后,最终确定顺天府设立六个同知,派出六个行署:
    “京城北面设北路行署,负责昌平州改为的昌平区,以及下属的顺义、怀柔、密云三县,一共三县一区。”
    “东面设东路行署,负责通州改为的通州区,以及下属的县、三河县、武清县、宝坻县和香河县,一共五县一区。”
    “再往东设蓟州行署,负责蓟州改为的蓟州区,以及下属的玉田、丰润、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