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只要朝鲜有人战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平定建虏中立下更大功勋的话,还得依靠朝鲜人。
    这让他认真思索朝鲜士兵适合做什么,如何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战力:
    “朝鲜人以前擅长弓箭,倭乱之后又学会了火铳。”
    “这些人最是适合作为火铳手,或者运送辎重做辅兵。”
    “骑兵、车兵、侦察兵这些兵种,都需要大明将士。”
    做出这个结论,洪承畴强行要求道:
    “小曹将军带了三百骑兵,正是朝鲜军队所需。”
    “周将军务必把他调过来,和洪某一起北上。”
    周遇吉听到这番话,知道自己不出人是不可能了。
    若是继续抵抗,恐怕会惹得洪承畴不快,对自己以后不利。
    所以他只能道:
    “御营三百勇士,是陛下派来保卫朝鲜君臣的,坚定他们抗击建虏的决心。”
    “如果洪帅能劝朝鲜君臣另选地方做陪都,末将可让曹将军率一半人过去。”
    洪承畴闻言奇道:
    “江华岛那里不行吗?上次丁卯胡乱朝鲜君臣就躲到了那里。”
    “还有南汉山城,也是朝鲜国都的保障地。”
    周遇吉摇了摇头,否定道:
    “这两个地方都不行!”
    “江华岛距离陆地太近,海峡宽度只有一千米。”
    “别说冬天可能结冰,就是不结冰用舢舨都能划过去。”
    “上次朝鲜君臣在江华岛能躲过去,是因为建虏根本没有打到汉城,在平山就停下了。”
    “如果继续往南,攻破汉城和江华岛也不是不可能。”
    说着自己的判断,周遇吉取出一幅地图,让洪承畴观看。这是他来到朝鲜后带着参谋人员绘制的,洪承畴只是一看,就知道了周遇吉说江华岛不行的原因。
    实在是江华岛距离陆地太近了,海峡的宽度甚至比不上汉江宽。
    建虏能够渡过一二里宽的鸭绿江,渡过二里宽的海峡也没什么难度。
    朝鲜君臣觉得江华岛安全,实是自欺欺人。
    至于南汉山城,周遇吉道:
    “放在几十年前,南汉山城可称得上安稳,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宝地。”
    “但是在有了红衣大炮后,这种传统的城池,在大炮面前可谓不堪一击。”
    “只有新式的棱堡,才能靠低矮厚实的城墙防御炮击。”
    京西的棱堡攻防战举行了半年多时间,棱堡和传统城墙的优劣,京城的将领基本上已经尽知了。
    周遇吉看到所谓的南汉山城,就觉得它根本不可能守下来。
    洪承畴听着周遇吉的判断,虽然不知是不是对。但他认为朝鲜君臣跑到岛上,总比困守城池好一些——
    至少在海上还有地方可逃,不至于在城池中被困死。
    这让他看着江华岛南面的永宗岛,询问周遇吉道:
    “周将军的意思,是以永宗岛为陪都,在上面修筑城池?”
    “这个岛距离陆地也没多宽,能够防住建虏吗?”
    “我听说觉华岛距离陆地十多里,都被建虏趁着结冰攻下了。”
    “这个岛距离陆地只有七八里,和觉华岛一样危险。”
    周遇吉对此打探过,向洪承畴解释道:
    “觉华岛那边是太冷,冬天冰层厚实。”
    “永宗岛这边要暖和多了,冬天即使结冰,也不适合骑兵冲击。”
    “即便冬季天气极寒、建虏顺着冰层攻过去,御营也能护着朝鲜君臣上船,南下山东暂避。”
    这是他遵循皇帝的命令,提出来的策略。
    皇帝对朝鲜君臣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让他们投靠建虏。
    至于步步后退逃到大明,在皇帝看来根本就不是事儿——
    反正也没指望这些人组织朝鲜军民抵抗,只要他们在名义上不投降就行。
    朝廷真正依靠的,是洪承畴、鹿善继、毛文龙这些大明文武官员,用他们组织朝鲜军民牵制建虏。
    精明无比的洪承畴,当然听出了这一层意思。
    他发现周遇吉完全没想过帮助朝鲜君臣守住汉城,只是要保护他们的性命而已。
    这对想独揽朝鲜大权的他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提供支持:
    “永宗岛确实不错,比江华岛要更合适。”
    “不过陪都这个名字不好,一个岛还担不起这个名义。”
    “这样,听说朝廷打算在永宗岛对面的仁川开埠,设立一个自贸区。”
    “可以把永宗岛划进仁川自贸区,修建码头停靠船只。”
    “如果建虏来袭,就让他们到仁川自贸区避难,到时上了船去哪,可看情况决定。”
    不想朝鲜君臣遥控指挥的他,否定了设置陪都。
    认为朝鲜君臣既然逃到海上避难,那就把权力完全让给他。
    周遇吉对此没有多大意见,因为这件事情和他无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