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捉迷藏(四十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时间或许应该回到近五十年前,当故事的主人公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就开始说起。
    彼时的赵含英还是一个出生在偏远山村的小女孩,那时的她还叫做赵英,村里的人都叫她英子。
    这里的人淳朴却又愚昧,在赵英的记忆中,家中一日三餐大多是些见不到油星的东西,除了咸,她吃不到其他的味道。
    身上的衣服从来都不曾是新的,从她还是一个婴孩时便是如此,有的是用家里破旧的布条缝的,有的则是从她那个不争气的哥哥身上淘换下来的,活的尚且算是温饱。
    赵英童年的记忆大多都关于打骂或者繁重的体力劳动,田间的风、天上的云总是她羡慕的东西,因为至少它们不会像她一般停留,总会寻到自己的归处。
    她也羡慕自己的哥哥,或许应该说是嫉妒,因为至少他夺去了父母的太多应施舍给她的关爱,逢年过节还偶尔能吃上些干净的白米饭,又或者穿上一件新的、靠亲戚的手买来的新衣服,即使是再糟糕的成绩也不会换来父母的打骂。
    在那个仍旧困苦的年代里,这是很常见的一件事,重男轻女,贫穷使太多人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没工夫打理。
    赵含英受够了这样的日子,她想要逃出去。
    事情的改变或许要到她九岁的那一年,那年,天公罕有的让地里的庄稼收成还不错,年初也恰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到了这个偏远的小镇(不用查了,改革开放1978年,这里指79年年初该地区开始正式实施政策)里,赵含英的家里终于攒下了一些钱,至少能够再支撑得起一份属于她这个女孩的学费。
    虽然家里不准备这么做。
    对于赵英来说,那段记忆她永远都忘不掉。
    她求了父母很多次,失败了很多次,也被打骂了多次,最可笑的事情就是,连她的从小被家人、亲戚、邻居轻视的母亲都认为女孩不值得投入太多的东西,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怎么会轻易改变。
    再过个三四年,寻个好些的婆家嫁了便是她父母为她量身定做的一生,她长得水灵,或许还能换个不错的价钱。
    但是赵英不愿意接受。
    她苦苦地哀求,次数多得已经记不起来了,终于在那年夏天燥热的晚上,父亲被她说得烦了,才勉强答应她用繁重的体力活换来的要求——让她去上学三年,如果学的不好,便找个年老的男人嫁过去。
    从那一天起,白天的赵英便早起走上二十多里路去上学,等到晚上回了家,又帮忙家里收拾地里的庄稼,还有家中仅有的四只老母鸡。
    村里很多人见了可怜,却也只是旁观而已。
    好在她成绩还不错,至少家里让她继续读了下去。
    在那之后其实也没过上多少年的时间,她逐渐长成了大姑娘,但是时光却没有让她忘记自己的目标。
    她看着周围的玩伴一个个退学,女孩们哭着喊着被家里送到了很远的地方,心中逃出去的想法便愈发坚定了。
    她父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都被她用更沉重的代价挡了回去,她早早退学的哥哥对她冷嘲热讽,也只能苦笑着默默承受。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她高考结束的那一年,她的成绩足够了,即使在她提前两年报名的情况下。
    但是此时她的心中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当她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放到了家中父母的面前时,被其看作废纸一般的态度也证明了她的想法是多么明智。
    而家中,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她选好了一个婆家,用两头牛便将她卖了出去。
    但是,赵英已经不在乎了。
    那些年里,她偷偷地攒下了一些钱,虽然在那个时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她的确做到了。
    也就在那个秋天,她坐上了逃出家乡小山村的汽车,从此远离了这个让她痛苦万分的地方。
    父母对她的漠不关心也或许是她幸运的地方,他们大字不识一个,便也不认得那张通知书上写得到底是哪,连向其他人询问都没画不出文字的形状。
    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养了二十年的闺女逃跑了之后,赵英已经辗转了四次汽车,经过几十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燕平市,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地方。
    彼时的燕平黄海大学还未曾合并,名字也还是燕平临海学院,学校并不好,只是个职专而已,却是赵英能够逃脱的最远的地方。
    对了,她还为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叫赵含英,既是摆脱过去,又是迎接新生。
    至于那个家还有她的父母,从那一日起也便断了联系。
    她兜里的钱并不多,支付过了车费,她就只能负担得起第一年的学费,但是相比从前却已经轻松了太多。
    多年困苦的生活并未让她沉醉于大学灯红酒绿的繁华之中,反而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着将自己逐步与其他人拉开更大的差距。
    良好的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