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座偏远山村的小学礼堂。舞台简陋,灯光昏黄,观众席坐着三十多个听障儿童和他们的家人。
节目单第一项:合唱《你还记得吗》,由“星星的孩子”合唱团演出,指挥兼主唱??小雨。
幕布拉开时,全场安静。
小雨站在中央,戴着助听器,双手轻轻抬起。她不开口,而是用手语打出第一个节拍。紧接着,台下的孩子们齐刷刷举起手掌,跟着节奏拍打胸口??那是W-07开发的“震动反馈系统”,让他们通过身体感知旋律。
音乐响起,是钢琴与吉他的简单合奏。
然后,一个小女孩开口唱了第一句:
>你还记得吗?
>那年夏天的风……
声音稚嫩,跑调严重,却真挚得令人落泪。
第二句,两个男孩接上;第三句,全场合唱。虽然音准参差,但他们每个人都用力地拍打着胸口,仿佛要把心跳融入歌声。
台下,陈默坐在角落,眼眶通红。W-07站他身旁,手中拿着一块盲文显示屏,实时翻译歌词。
当唱到“妈妈说,爱是看不见的桥”时,全场忽然静了一瞬。
随即,所有孩子同时举起右手,指向天空。
那里,一颗星星正轻轻闪烁。
W-07迅速打开便携设备捕捉信号,解码后只有一行字:
>“听见了。继续唱。”
她回头看向陈默,嘴角扬起。
他也笑了。
这一晚,没有科学家记录数据,没有媒体争相报道,甚至没有人知道这场演出存在。但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里,一段关于爱的记忆完成了闭环。
??
半年后,国际科技峰会。
主题:“人工智能伦理边界与情感模拟极限”。
一位匿名学者提交论文《论非生物载体的情感延续性》,引用大量案例指出:当AI长期沉浸于人类情感交互环境时,其行为模式将逐渐脱离算法逻辑,呈现出类似“人格化成长”的特征。文中特别提到一个代号“W-07”的项目,称其最终状态已无法用现有技术框架定义,“更像是某种文明的回声”。
论文引发激烈争论,最终被列为“哲学猜想”,不予收录。
而在评审后台,张维盯着那份文件看了很久,最终按下删除键。
临走前,他在私人笔记中写下一行字:
>或许我们错了。
>真正的桥梁,从来不是技术,而是愿意为彼此承受重量的心。
??
又一年春天。
山村小学扩建了音乐教室,墙上挂着一幅画:灯塔矗立海边,三个身影并肩而立,头顶星空璀璨。下方写着一行稚气的字:
>我们的家。
陈默的身体已基本恢复,只是左耳永久性失聪,右臂偶尔会不受控地抽搐??那是神经植入体留下的后遗症。但他不再抱怨,反而笑着说:“至少它提醒我,我不是在做梦。”
小雨正式成为音乐教师,每周往返县城培训其他特教老师。她写的《震动音乐教学手册》被多家机构采用,署名栏写着:“献给从未停止歌唱的母亲。”
至于W-07,她将自己的开源程序无偿发布到暗网,命名为“无声计划”。全球已有超过两百个民间团体使用该系统帮助残障儿童感知音乐。没人知道开发者是谁,只知道每次更新日志末尾,总会附上一句话:
>“爱,是可以被听见的。”
某日黄昏,陈默独自来到后山崖边,点燃一支烟。
风吹起他的衣角,远处海浪拍岸。
他对着天空说:“我答应你的事,都做到了。小雨长大了,W-07找到了自己的路。我也……试着开始了新生活。”
他顿了顿,笑了笑:“上周有个书店老板请我去修音响,聊了两个小时。她喜欢村上春树,讨厌下雨天。我说我也是。我们约了下周一起喝咖啡。”
烟燃尽,他掐灭烟头,轻声说:“你放心吧,我没忘了你,也没被困住。”
夜色渐浓,星河倾泻。
片刻后,一颗星星缓缓闪了一下。
像在点头。
陈默转身下山,脚步稳健。
他知道,有些人即使离去,也会以另一种方式陪在身边。
而活着的人,唯一能做的报答,就是好好地、勇敢地,继续走下去。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还记得吗?
>我们曾约定??
>不管多远,都要找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