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小鞋子的反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燕京大学校刊》是周刊,每周二出刊,每刊四版内容。
    虽然只是校刊,但它的发行范围并不限于燕大校园,燕京市内的多所高校和学术、文化单位都有订阅。
    五月的第三个周二,新一期的《燕京大学校刊》正式出刊。
    陶父上完了课,信步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喝了口茶,坐在他隔壁的邓广明就拿着一份报纸走了过来。
    “小陶,快看看!”
    “看什么?”
    “你那个女婿,上校刊了。”
    邓广明比陶父大了十岁,他的研究方向是宋史,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
    他称呼陶父“小陶”倒不是倚老卖老,而是几十年来的老习惯。
    陶父接过报纸,前几天他倒是听女儿提了校刊采访林朝阳的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对于他们这些老资历的教授来说,上个校刊只是平常事而已。
    不过他也能理解女儿的心情,自家这个女婿人品、性情、才华都是一时之选,唯一可惜的是出身低了一点。
    可也正因为出身低,才显得他的名字出现在燕大校刊上的不容易。
    欣慰的同时,陶父的眼神快速的扫过报上的文字。
    “嗯?”他的眼神停在一段采访内容上,仔细审视。
    这个臭小子,倒是挺会拍马屁。
    看完了这一段采访内容,陶父脸上露出几分会心的笑容。
    林朝阳在校刊的采访里把妻子杜若慧好一顿夸奖,虽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但陶父也能明白他的苦心。
    过去这半年多,妻子对待女婿的态度他是看在眼里的。
    这孩子能做到这个地步,难能可贵,当得上一句温良忍让、顾全大局。
    晚上吃完晚饭回到屋中,陶父将校刊翻出来递给妻子,“看看吧!”
    陶母不解其意,接过来看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丈夫想让自己看什么。
    “他还怪会做好人的!”
    陶母嘴上依旧不饶人,但语气和缓了不少。
    陶父沉声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这个人,坏就坏在这张嘴上。”
    被丈夫训斥了一句,陶母不高兴的转过身,不再搭理他。
    陶父无奈苦笑,妻子的脾气从年轻时就是这样,有点大小姐脾气,大部分时候都是嘴上厉害,称不上是“刀子嘴,豆腐心”,但确实没什么坏心思。
    成年人是很难被说服的,孩子的态度妻子都看在眼里,陶父也没有办法强逼着她,他只希望妻子能够从心里接纳这个女婿,一家人和和美美。
    最近这一两个月,关于图书馆的管理员林朝阳就是写《牧马人》的许灵均这条消息一直在燕大校园内流传着。
    前段时间,《燕京文艺》再次刊发许灵均的作品《小鞋子》也引来了学生们的关注和热议。
    这两天《燕京大学校刊》又刊发了编辑部编辑对林朝阳的采访,一时之间,让林朝阳的名字成了燕大校园里的热词,学生们私下里对他的讨论声甚嚣尘上。
    从出身农村,到燕大教授女婿,再到新锐作家,林朝阳的经历堪称励志传奇。
    借着校刊上的采访热度,陈健功代表五四文学社找到了林朝阳,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让我演讲?”
    林朝阳看着陈健功,脸上满是惊讶。
    “对啊,学生们现在对你特别感兴趣,大家都希望你能来给我们做个演讲。”陈健功兴冲冲的说道。
    “演讲这事我可不擅长,再说也没什么东西可讲。”
    “就当是一次交流嘛!你别有压力,你的经历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很有激励作用,讲讲经历就可以。”
    林朝阳沉吟着考虑要不要答应这件事,不想陈健功却说道:“玉书同志肯定希望你参加。”
    闻言,林朝阳恶狠狠的看向陈健功,知道他这是拿陶玉书向自己施压。
    林朝阳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邹仕方告诉他的。
    那天管青松和邹仕方要采访林朝阳,陶玉书比林朝阳这个受访者还要积极,任谁都能看出她内心望夫成龙的希望。
    晚上回家,林朝阳把五四文学社的邀请讲给陶玉书听,她果然一脸兴奋的撺掇他去参加,还热心的启发林朝阳的演讲内容。
    有个这么追求上进的媳妇,我可真是太难了!
    五四文学社是燕大最早一批学生社团,赶上文学蓬勃发展的年代,号召力在燕大校内自然不言而喻。
    伤痕文学作家许灵均将应五四文学社邀请进行演讲的消息在社员们的热心传播之下,没用两天时间便传遍了燕大校园。
    不仅如此,这个消息还在不断的向周边的几所高校扩散。
    最近半年,《牧马人》刮起的伤痕文学旋风仍在持续,许灵均的名字伴随着小说的传播,在国内文坛已经越来越响亮。
    这个月《燕京文艺》又刊发了《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