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谁还不是个大学生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林二春看了一眼炉膛内,骂骂咧咧道:“败家玩意!煤块就这么直接烧!”
    林朝阳彻底无语,以二春同志现在的脾气,就是胡同里的狗路过了都得挨两脚。
    “这不是给你们烘烘屋子嘛。煤块都在外面呢,以后你们爱怎么烧怎么烧。”
    “这柜子可真不错,一看用的就是好料子。”
    张桂芹的手用力拍着林朝阳从龙顺成收回来那对多宝阁,上面还摆了几件瓷器。
    “妈妈妈!”林朝阳赶忙出手拦住她,“这都是我收藏的古董,你轻点!”
    张桂芹看了看眼前的多宝阁,“这柜子是古董?”
    “都是,这上面的瓶瓶罐罐也是。”
    “这些也是?”张桂芹脸色惊讶,“这玩意有啥用?”
    “收藏用的,以后能升值。”
    林二春斜着眼睛,“有俩钱儿把你烧的!我看你像个古董!”
    林朝阳也不搭理他,拉着张桂芹给她解释这些古董的来历。
    听林朝阳说完之后,她看向那些东西的眼神带着几分忌惮,生怕一个不小心给磕了碰了,她抱怨道:“你说你好端端的往屋里塞这些东西干什么?一走一过还得留心他们,走个道儿都不安心。”
    “屋子这么大,正常走路碰不着。”
    领着老两口熟悉了院子之后,林朝阳看了看手表,这会儿陶玉书也差不多该放学了。
    心里正想着,院外便传来一阵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没过一会儿,陶玉书进了院子,一见到林二春夫妻俩脸上堆满了笑容,歉意的解释说今天上午有课。
    “没事没事,上课重要。大学的课那么忙,可不能耽误喽!”林二春笑呵呵的说道。
    林朝阳看着老父亲脸上廉价的笑容,深刻的认识到学历歧视真是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恶习。
    大学生很了不起吗?
    谁还不是个大学生了?再过俩月,我也是有证的大学毕业生了。
    闲聊了一会儿,林朝阳张罗着出门吃饭。
    “出去花那个钱干什么,咱自己做点就行了,家里家伙什这么齐。”张桂芹说道。
    林朝阳夫妻俩给四合院准备的东西确实很齐,米面粮油不缺,不过没什么菜,张桂芹拉着陶玉书去买菜。
    出了院门就看到门口的摩托车,张桂芹问:“谁家的摩托车停这了?”
    陶玉书脸上露出几分羞赧之色,“妈,这是朝阳给我买的。”
    张桂芹脸色诧异,本想问一嘴花了多少钱,可转念一想,这么一问恐怕儿媳妇会多想,便展颜道:“好好,这摩托车可真好看。”
    “玉书啊,菜市场离这远不?要不你骑着这个带我去。”
    陶玉书心里正忐忑着,听到张桂芹的话,她的心情轻松了不少,高兴的应了一声:“好!”
    两人出去半个多小时才回来,张桂芹哆哆嗦嗦的说道:“这摩托车什么都好,就是冬天骑着太遭罪了。”
    吃过午饭后,林二春夫妻俩又在院子里转了转,张桂芹说道:“地方太大了,就我们俩人,哪住得了这么大的院子?”
    “没事。妈,西厢有两间客房,玉书她表弟偶尔过来住。东厢还有我们俩的房间,你要是觉得空,我们俩在这住几天也行。”
    听林朝阳这么说,林二春数落起了张桂芹,“这么大的房子给你住,你还矫情啥?”
    陶玉书也看出了林二春的情绪反常,悄悄问林朝阳这是咋回事,林朝阳给她解释了一下原因。
    “等过了这阵儿就好了,分田这事一天不落听,他一天不愚卓。”
    陶玉书理解的点了点头。
    饭后闲聊,陶玉书又说起了她今天在学校的事。
    本来林二春夫妻俩来,她是想请假去火车站的,结果系里的老师来找她谈毕业分配的事,导致她没办法脱身。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就跟开盲盒差不多,除了极少数考研和留校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只知道自己一定会被分配回家乡工作。
    陶玉书能有被老师找去谈分配的荣幸,主要是源自于她大学四年的优异成绩。
    卷了四年,陶玉书几乎每个学期都稳坐燕师大中文系年级第一的宝座,是系里众多教授、讲师的心头宝。
    之前陶玉书没有预备研究生考试,让这帮老师很是遗憾。
    多好的学问苗子啊,居然不继续深造。
    临近毕业了,老师们又巴望着陶玉书能够留校,以陶玉书在学业上的勤奋好学,未来留校后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必定会成为燕师大中文系的中坚力量,是学校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老师说,学校方面希望我能留校。他说我要是愿意留校的话,明年可以帮我解决住房问题。”
    林朝阳回想了一下,陶玉书口中的王老师他应该是见过,还一起喝过酒。
    “住房问题咱不需要考虑,你要是喜欢留在学校工作,那咱就留校。”林朝阳说道。
    陶玉书面露纠结,“我没想好。我们学校的环境确实不错,待了四年我也有点习惯了。不过之前德宁说,想让我去她们单位……”
    “哦,对了,我差点忘了这事了,分配这事她们单位能插的上话吗?”
    陶玉书他们这一届学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对于他们都是无比重视。
    入学后他们有带薪学习、有单位津贴、有助学奖学金,如今马上就要毕业了,这些大学生也成了香饽饽,中央部委、各级机关单位、国营大厂都张开了双臂欢迎他们。
    在毕业之前,教委会联合国家的各个部门,根据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要,制订分配计划,然后下发给各个高校,高校根据分配计划推荐合适的人选。
    在这其中,教委和学校作为一头一尾,说话分量是最重的,其余单位基本插不上什么话。
    《燕京文学》是燕京市文化局下面的刊物,要一两个大学生不难,但点名道姓的要燕师大的学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们系的主要分配方向就是各级党政机关、新闻文学机构和教育岗位,去《燕京文学》也符合规定。”
    听她这么说,林朝阳问:“那你是决定好了?”
    “我决定没用啊,得学校同意才行。”陶玉书说。
    林朝阳点了点头。
    在他们俩说话的时候,林二春和张桂芹安静的听着。
    老两口也听出来了,儿媳妇马上要毕业了。学校想让她留校,杂志社想让她去当编辑。这大学生就是吃香,单位抢着要。
    “玉书,你刚才说,你们学校还能进机关单位呢?”林二春问。
    “能啊。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班应该有一半都得进机关,我听说政府那边抢着跟学校要人。”
    “那还是去机关好!”林二春说。
    张桂芹立马说道:“孩子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是个官儿迷?”
    “我怎么官儿迷了?玉书进机关有啥不好的,当个国家干部,体面嘞!”
    “玉书,别听他胡咧咧。当老师好,还有寒暑假呢!”
    老两口争辩起来,谁也不让谁。
    林朝阳夫妻俩对视一眼,哭笑不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