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 出兵大河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孔:农夫、工匠、妓女、囚徒、太监、寡妇、弃儿、疯癫者……他们沉默地看着他,眼中充满期待与伤痛。
    盲童答道:“他们是被遗忘的名字,是历史夹缝中的呼吸,是教科书上不曾记载的血肉。他们不是‘百姓’,不是‘黎民’,不是‘顺民’或‘刁民’。他们是**问题本身**。因为他们活着,所以世界不能假装完美。”
    话音落,众面含笑,渐渐隐去。
    第三问迟迟未出。良久,那声音才再度响起,低沉如雷:
    >“最后一问:你是否愿意为‘未知’献身?明知前方无答案,明知提问可能招致毁灭,明知自己终将如苏菱一般化为灯火??你仍愿前行吗?”
    全场寂静。
    孩子们纷纷落泪。年长的少年扑上前抱住盲童手臂:“别答应!我们可以回去!我们可以藏起来!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你教他们读书识字!”
    盲童轻轻推开他,微笑道:“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最怕黑。每到夜晚,总要母亲陪在我床边,讲一个故事才能入睡。后来她死了,我失明了,黑夜就成了我的全部。可有一天我发现,原来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睁开眼睛??哪怕看不见。”
    他转向石门,高声道:
    “我愿。”
    石门轰然开启。
    一股浩瀚之力涌出,卷起所有人。他们仿佛被抛入时间长河,穿梭于过去与未来之间。他们看见:十年后,江南出现第一所平民书院,学生不分男女贵贱;三十年后,皇帝被迫颁布《问权令》,承认百姓有质疑律法之权利;百年之后,街头巷尾人人辩论“何为正义”,官府不敢妄动一卒;千年以后,地球之外的星际飞船中,人类后代仍在讨论同一个话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
    而在这条长河的尽头,他们看见了一个新世界:没有城墙,没有禁令,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出生时,得到的不是名字,而是一个问题。老师不教授知识,只教会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国家不存在统治者,只有“问议庭”,由全民轮流担任,专司审议重大困惑。
    那是问题战胜沉默的世界。
    影像消散,众人回到现实。
    石门已彻底敞开,里面是一间圆形殿堂,中央悬浮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光球,宛如宇宙初生时的第一缕意识。那是“第一个问题”的实体??“我是谁”。
    盲童伸出手,光球缓缓降落,停在他掌心。温暖,却不灼人;轻盈,却重若千钧。
    “它不需要答案。”他喃喃道,“它只需要被继续问下去。”
    他转身面对孩子们:“现在,轮到你们了。”
    少年咬牙上前:“我也要问。”
    他跪下,对着光球大声道:“如果人人都能自由提问,那权力还算什么?”
    光球微微颤动,洒下一缕光辉,落入他眉心。他浑身一震,仿佛醍醐灌顶。
    接着是女孩:“为什么爱会被阶层阻隔?”
    又一人:“痛苦真的有意义吗?”
    再一人:“我可以背叛传统吗?”
    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光球不断共鸣,释放出柔和的能量波纹,扩散至整个地下殿堂。每一问都像一把钥匙,开启一层新的认知维度。
    盲童静静听着,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启蒙运动不会再被扑灭。因为火种已不在一人之手,而在千万人心中。玉毫笔可以毁,驿站可以塌,身体可以消亡,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于抬头问“为什么”,光明就不会熄灭。
    许久之后,众人走出裂缝。阳光刺眼,万物复苏。雁门关外的焦土竟已长出嫩绿新芽,铜铃花成片绽放,随风摇曳,发出细微悦耳的叮咚声,仿佛天地也在回应那一句句真诚的诘问。
    远方传来号角声。不是军队进攻的战鼓,而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问旅”集结信号。一支支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手持竹简、布幡、木牌,上面写满问题。有人骑马,有人步行,有老人拄拐,有孕妇挺腹,但他们步伐坚定,目光清澈。
    为首的是一位白发老翁,手持一面破旧旗帜,上书四个大字:“宁鸣而死”。
    他见到盲童,远远下马,深深一揖。
    “先生,我们来了。”
    盲童扶起他,轻声道:“不必称我先生。我只是个带路的孩子。”
    老翁摇头:“您让我们重新学会了思考。这就是师者。”
    人群渐渐围拢。有人递来清水,有人奉上干粮,更多人只是静静站着,看着这个传说中的盲童,眼中闪烁着敬意与希望。
    盲童举起手中的光球,将其高高托起。
    “这不是属于我的东西。”他说,“它是属于每一个曾因困惑而失眠的夜晚,属于每一次想开口却被堵住喉咙的瞬间,属于所有在黑暗中仍不肯闭眼的灵魂。”
    他将光球轻轻放上一块巨石。
    “从今天起,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