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直与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酒井胜子的绘画智慧,能够让她想办法利用这种风化。
    把颜料裂纹变成特殊的花纹和肌理,成为肖像画的历史感,老妇人肌肤上的衰老、昏暗的色斑皱纹的一环。
    这是一种将画法扬长避短的解法。
    但归根结底,在技法层面上,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没有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作品开裂的信心,不得以而为之的替代之选。
    技法不够支撑。
    所以只能用思虑上的亮点,掩盖细节上的不足。
    若说画法上这种瘦盖肥,酒井胜子发现自己还有小聪明可以用。
    但色调,落笔,混色……这些实打实的真功夫,酒井小姐就实在做不到了。
    顾为经的落笔要比酒井胜子的落笔坚硬,更加直线条。
    到底是画直线更难,还是画弧线更难。
    这事各有各的说法。
    就跟玩紫砂壶,到底是“圆融天地”,还是“一方顶十圆”,通常取决于短视频上卖壶的贩子主要想推哪款壶,正话反话都能说。
    但至少在花卉上,直线想要画得不死硬、不僵直,肯定是比一般的弧线更难的。
    西方式的思维是很难理解“柔意的直”这个概念的。
    就像你几乎找不到油画里有画竹这样“充满弹性的挺拔”意象。
    要不然就是直的。
    要不然就是弯的。
    没有中间态。
    油画家往往对直线的运用,都是那种歌特教堂大理石式的肃穆、冷硬,甚至有点阴阴的硬直,而不注重直线的弹性。
    人们都听说过,达芬奇小时候曲线画不圆,狂练画鸡蛋的励志小故事,却很少听说过谁直线画不好,每天狂练画直线的说法。
    固然,达芬奇画不好鸡蛋,就跟爱因斯坦从小数学都考不及格一样,都是真实性非常可疑的都市传说。
    但是嘛。
    听故事听个意思。
    它又不是史学家搞文献研究,扣字眼较真就没意思了。
    见微知着,管中窥豹。任何传说中都有真实的倒影,最少,能通过这样的故事,得见一些西方艺术理论的脉络。
    传统油画家是不太喜欢也比较难画的好有趣直线条,或者有趣的锋利棱角。
    连疯狂爱好东方文化的莫奈在1876年画《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尔》时,都多易其稿,都画不出模特身上的那种服装的风韵。
    西方式的服装,为了凸显女子的曲线线条,传统上是要做曲线裁切。
    而和服脱胎于汉服,服装中蕴含了“礼”的精神,正大平和,传统上是做直线裁切的。
    莫奈尝试了n多遍,怎么都无法把和服上直线裁切的下摆给他的奇特感觉,在画布上复现出来。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
    才能把它改成了晚礼服式样的立体裁切的弧形,才算了事。
    (本章完)
    inf。inf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