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少年朝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好看,往往第一眼就看的出来。
    一见钟情的爱上容易。
    之后想要说清楚到底漂亮在哪里,讲清楚用笔,造形,造型里面的门道,就和走秀专家天天研究漂亮妹子的五官,眉眼、粉底、口红、步态、体脂率……是个极其考验鉴赏审美能力的大学问。
    老爷子随口来一句“池光不定花光定,日气初涵露气干”,就入骨三分的把顾为经这幅画里最精妙的点,给分解了出来。
    这不比他刚刚心里左一句地道,右一句得劲,来得深得“信、达、雅”三味?
    这点评的真是有水平啊!
    老杨舔舔嘴唇,把曹老的每一个字都牢牢的重复了一遍,记在心间。
    将来要是他带小画家,或者在美术展上的场合。
    遇上别人请教怎样画画,才能画出高水平的作品时。
    他拿这幅《紫藤花图》举例,把曹老刚刚的话记下来哐哐哐拍在桌子上,然后再邪魅一笑,双手背后,慢吞吞的吟上一句古诗。
    这么牛气冲天的逼往外一装。
    谁敢说他杨老师,不是个艺术鉴赏评论大家呢?
    想想就威风啊!
    老杨出神,不由得高兴的呵呵乐了两笑。
    曹轩侧过头,望着在那里傻笑的助理,莫名觉得这家伙笑得有点猥琐。
    他挑挑眉毛,打断了老杨的意淫,皱眉问道。
    “哦,你既然已经看出了门道,那就说说看,逸神妙能,逸神妙能四个字整天被你挂在嘴边。其中神品的标注,是天机迥高,思与神合的意思。那么你口中的逸品,应该如何来解呢?”
    “呃。”
    老杨立刻又乐不起来了,脸上浮现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苦笑。
    逸神妙能。
    这个说法太古雅了,也太玄乎了,和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这套评价标准更重意境感悟。
    有点类似那种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人就根本不配懂。
    不懂,说明你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人家就没打算画给你这样的山野村夫看。
    现代社会美术界很少使用这个评价系统了。
    更多的效仿西方美院,通过更加清晰通俗的笔法如何如何,光线如何如何,构图节构如何如何。
    诚实的说。
    就算特意想要采用,可行性也不大。
    不仅是因为此四字评语,注定与绝大多数从业者一生无缘。
    也是因为,所有重神不重形的审美方式,都非常看重慧根,大规模普遍性采用不容易。
    几乎无法想象。
    现代美院的授课教授会在学生交上来的绘画作业上,一人批一个“想要进步,立求天机迥高,思与神合”类似的评语,让学生抱回家去自己悟。
    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性。
    老杨单纯就是觉得这个说法听的好听,写起来文绉绉的有趣,看着就很有学问,才特意拽出的词,做为标题,震震外国佬们。
    外国人来亚洲演讲时,动不动引两句旧约,新约里的词开场,逼格直接就上来了。
    真当那些东夏、日本、韩国人,有几个人能搞的懂,那都是啥玩意。
    老杨上学时大概了解逸神妙能是咋回事,夹着根圆珠笔,对照着大纲替曹老写发言初稿的时候,可能也查过些资料。
    但要谈及细节上的学问,这么长时间过去,除了对这四个字粗浅印象外,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你呀你,不求甚解。”
    曹轩无奈的用指节敲了一下桌子,“很多东西,写稿写起来似乎还像那么回事,结果稍微深一点,一问就三不知。幸好我没直接用你写的初版讲稿。”
    “否则的话,你这个写稿的人写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也,听稿的人,听的云山雾罩似懂非懂,唯有我这个演讲者,在台上讲的一口之乎者也,摇头晃脑。这不就是天大的笑话了,不是?”
    曹轩笑笑自嘲:“那不是演讲,那是大家在会场里正襟危坐的看耍猴,我就是那只猴。”
    “我的问题,我的问题,老爷子您别生气。”
    老杨双手合十,拜佛似摇晃道歉,乖巧的像面对训狗师的哈巴狗一样说道:“和我这个俗人置气,不值当的,我回头今天晚上就赶紧查查专业书,学习一下。”
    “免了。”
    曹老挥了一下手:“既然要教你,我就把这幅画给你讲清楚,只是以后啊,少高谈阔论一些自己根本不明白的学问。无论是逸神妙能,还是谢赫‘六法’,要是未来有一天,东夏传承千年的绘画品鉴知识,就像拉丁文一样,成为了摆在神坛上的死语言,死学问。就是你这样信口空谈的人给谈的。”
    “学问是放在心里琢磨的,不是放在嘴巴上吹嘘的。瞧瞧人家为经,年纪都够当你儿子了吧,却比你强了多少!”
    得。
    老杨还能说什么呢。
    曹老先生两句话好悬没给他按在民族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