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论文的争论(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过这件事。
    《雷雨天的老教堂》则是相反的情况。
    它在拍卖市场上的真实价格,不足《救世主》的零头。
    刘子明却已经意识到了,它在学界,以及在公众领域所引起的关注和社会讨论,没准比《救世主》还要更加激烈。
    顾为经和酒井胜子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类似很多学者正在做的那样,为一幅老画寻找一位知名画家。
    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是一幅老画,生生的「造出」一位全新的知名画家。
    此间的微妙差别,却足以动摇目前整个学者群体,对于印象派的所有现成的研究和传统领域的经典观点。
    也必会似一块巨石落在湖心,激起轩然大波。
    在非专业领域,对于普通的艺术爱好者,甚至对不热爱艺术,单纯就是想吃瓜的群众来说,一位被历史「遗忘」的早期女性印象派艺术家,也是相当有公众讨论度的话题。
    别的不说。
    如果这个观点是真的话,史料再完善一些……哪怕是再编的完善一些,那麽好莱坞那帮子拍电影的,搞不好就要扛着摄像机开冲了。
    就以《成为作家简·奥斯汀》的故事为模板,拍一个《遇见画家卡洛尔》的电影出来好了!
    传记电影是西方所有电影种类中,最适合冲奖的议题。
    可能也是最「无害」的议题。
    缺少材料没关系,这种恰恰处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故事,正是这几年来的文艺类作品的创作风口。
    能发挥的空间很多,又有真实的代入感。
    总之,都是些很能吸引流量和讨论度的话题。
    有争议就代表着有讨论度,有讨论度就代表着有名气。
    名气又意味着聚光灯丶访谈和曝光。
    而这篇论文恰恰发表在顾为经和酒井胜子参加本届新加坡双年展之前,还有比这样的名气与讨论度得天独厚的宣传资源麽,还有比这样的一篇论文更天造地设的冲奖手段麽?
    名利丶名利,在艺术市场上,名与利两者,往往又都是被绑定在了一起的。
    利能带来名。
    名也能带来利。
    也许卡洛尔本身的这个印象派女画家的身份,不能带来足够的金钱利益,但如果这个话题本身能带来大量的社会讨论度,大量的公众关注度。
    一位被遗忘的女画家和一位「人人都知道的」被遗忘的女画家,作品价值是完全完全两个概念。
    议论的人多了。
    这种争议,反而便能将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的价格给炒到天上上去。
    再说。
    就不提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本身值多少钱,看看——
    老师曹轩现在的开心已经不加以掩饰了。
    可能就因为这篇论文,就让顾为经真的拿到了新加坡双年展上的奖项。
    也很可能就因为这篇论文。
    顾为经也就真的成为了自己最后一位小师弟,成为了师门的关门弟子。
    南方画宗下一代掌门人,这个位置该值多少钱?
    有办法估算麽。
    恐怕没有。
    就算不提这种虚幻的概念,曹轩可是没有孩子的。
    艺术品市场里,胡润艺术家富豪榜这类的榜单前几名,他们的作品成交额都是要以10亿元为单位来计算的。
    是10亿元以上……每年!
    别小看了曹老的身价。
    曹轩肯定是没有轮椅上的那位女伯爵或者他的父亲老船王有钱的,但曹轩同样肯定是要比他刘子明这样的船王家的小儿子有钱的。
    毕竟。
    从小他就知道,自家的集团肯定是他哥哥的。
    刘子明靠吃一些股息,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富家翁的日子没问题,当一个逍遥快活的亿万富翁也没问题。
    但多的也不用想了。
    而曹轩,曹轩的财产可不是一点股息就能衡量的。
    老太爷一个人的作品就超过了多少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呢。
    说句不好听的。
    不光成为曹老的关门弟子代表着在艺术界,踏上了一条此路通天的青云之梯。
    稍微敲打一下算盘,也该在心中算算老爷子的身后事了。
    曹老的老师死后,大量的书画作品和经卷收藏,全都留给了曹轩。
    曹轩连孩子都没有,老太爷死后,所有这些东西,还不都是他们几个弟子的。
    毕卡索死后,继承人们就打破了头。
    大家又是吞药,又是吞枪的。
    不管个中情由如何,反正就闹的很是悲剧。
    按照法国政府的审计计算,老毕的遗产算上通胀,大约合70亿美元左右吧,那些财产能直接把一个人推上福布斯富豪榜,无疑是让人眼红到失去理智的数字。
    而他们几个弟子,都不用考虑那顶画宗掌门人的帽子,光谁能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