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隋,齐郡一带。
    制造战船的地方,就在此地。
    宇文恺和何稠站在岸边眺望海面,心中感慨万分。
    原因无他,曾几何时这样的场景也有过。
    那就是当初远征高句丽之时。
    在筹备阶段,杨广集结无数人力和财力,在此地打造无数船只。
    宇文恺还记得,当初整个江面全部都是战船。
    密密麻麻数量繁多,彷佛铺满了大海似的。
    “这一次陛下要造的船只,个头都不小。”
    何稠声音稍显沙哑。
    毕竟两人站在岸边,已经沉默了许久。
    “可不是嘛,大型船只和中大型船只,都要比以往的大。”
    宇文恺附和道。
    “关键在於,要将三弓床弩都添加上去。”
    何稠说着,眼皮子还狂跳起来。
    一旦将三弓床弩也加上去,就意味着战船的攻击力将会可怕万分。
    两人都想不出来,这样的战船,有什麽势力的水师会是对手?
    “大人。”
    就在两人思绪间,立马有官员匆忙赶了过来。
    “嗯?”
    二人收回思绪回头看来。
    “咱们的人手全部来了!”
    官员回道。
    两人同时回身看去,就见後方密密麻麻,全部都是人。
    这种感觉,颇有一众大军来袭,即将打仗的错觉。
    然而实际上,这些人全部都是来修建战船的。
    人数估摸着在一万有馀,毕竟和当初远征不同。
    杨傲不急着使用这些战船,只是提前布置而已。
    所以有那麽多人,其实已经足够了。
    这些工匠和劳力抵达之後,立马按方阵站定,等着宇文恺等人吩咐。
    “尔等没有强征劳力吗?”
    虽然觉得不大可能,但宇文恺还是问了一句。
    若他们征了劳力,事情可就麻烦了。
    “大人放心,咱们怎麽敢明知故犯呢?”
    官员连忙回道。
    听了这话,宇文恺和何稠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
    “恳请大人吩咐,咱们都是来为殿下出力的!”
    这些劳力纷纷开口。
    “为殿下?”
    何稠和宇文恺一听,都是愣了一下。
    “是啊,不是殿下要建战船吗?”
    劳力愣了一下问道。
    “就是殿下要造战船。”
    何稠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没问题了。”
    劳力又回道。
    何稠和宇文恺,一时间深受震撼。
    两人都没有想到,他们的陛下居然会有如此号召力。
    不需要强行征讨劳力,也不需要给出太多的好处。
    众多百姓,就会自发的参与进来,帮助完成相关攻城。
    “需要我们作甚,两位大人尽请吩咐!”
    众多劳力齐声说道。
    当然,这些百姓虽是自愿,不过该给的工钱还是要给。
    现在的大隋不比以往,钱财还算多,支付这些百姓的工资不成问题。
    “一些工匠自会告诉你们该怎麽做,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宇文恺深吸了一口气道。
    他们两位为整个建造工程的管理者,详细怎麽做,有将作监负责。
    其他的就不用多管。
    吩咐下去之後,各个劳力在将作监的带领下,立马就开始动了起来。
    众人纷纷开始采集木材,开始为打造战船做准备。
    宇文恺和何稠二人,则是带着一众工匠,开始研究设计图。
    什麽地方需要多加注意,应当如何打造等等。
    总而言之,整个过程显得十分详细。
    一众工匠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同时赞叹这设计图的巧妙之处。
    他们不得不赞叹,因为许多技艺都是现在不曾拥有的。
    而且技艺巧妙万分,很好的避免了大型船只的许多问题。
    一些工匠甚至忍不住发问:“为何陛下会想出这等设计图?”
    “是啊,陛下也精通?”
    “若是如此,陛下也太可怕了。”
    “可不是嘛,几乎什麽都会。”
    放眼天下,这样的人能有几个?
    而且杨傲这设计图,已经远远超过许多工匠。
    若杨傲真会,还真不是一般的会。
    “这就不用我们操心了,我们只管做好便是。”
    宇文恺和何稠对视一眼,便相继苦笑道。
    其实两人已经习以为常,毕竟许多操作放在杨傲身上,简直太常见不过。
    现在是船只,之前就是陌刀亦或䭾三弓床弩等等。
    包含那些火箭之内的,以及改善的明光铠。
    算上这些,现在的吃惊算得了什麽?
    ......
    就在齐郡这边大张旗鼓,开始建造船只之际,京都方向。
    杨傲一如既往,主持朝会。
    众文武相继到齐,当然除了宇文恺这类的大臣之外。
    毕竟他们有事在外,怎能参与朝会?
    “可有何事启奏?”
    杨广扫视众人一眼便问。
    “启禀陛下,新春将至,家家百姓都有粮食,并无任何大事。”
    樊子盖率先出列。
    “嗯。”
    杨傲闻言,微微颔首。
    今年的大隋丰收不断,家家都有馀粮,杨傲不觉奇怪。
    而且他决定,等土豆也开始丰收之後,可以减少一些粮食税收。
    毕竟日後行军,可以用土豆当做主要的行军物资。
    “启禀陛下,风调雨顺并无大事,东瀛郡等地的渔业发展也不错。”
    之後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两人都对近日发生的事,做了一些总结。
    总体而言,无大事发生,而且许多政策都在完美执行。
    “很好。”
    杨傲微微颔首。
    国内一片安宁,远征军又势如破竹,能有什麽国事可言?
    “都护府呢,可有消息?”
    杨傲又问
    “回陛下,都护府情况不错,大部分地区都已建造完毕,即将前往东斯拉夫建造。”
    房玄龄回道。
    足以可见,都护府的建造速度也不慢。
    短短几年时间,就从草原和吐蕃一带,延伸到东斯拉夫一带。
    可见参与进的人力,究竟有多麽庞大。
    不过这也不奇怪,主要用的还是战俘,以及一些游牧民充当的劳力。
    “好。”
    杨傲收回思绪,直接宣布朝会结束。
    “臣恭送陛下!”
    一众文武纷纷拱手。
    杨傲在众人高呼声中,从御用通道离去。
    等他走了,众文武这才相继起身,相继从大殿离去。
    离开之时,免不了闲聊,有的便是国事之类的事。
    每个人的神情都十分放松,不用操劳政务。
    这等景象放在以往,众人都不敢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