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紫色白毦兵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支军队。
    莫折大堤绕过了襄武城,顿时觉得天地都宽了起来。
    慕容绍宗自然是没办法将整个陇西郡都执行坚壁清野的,他这么做当地豪族也要反了。
    经过襄武控制的范围后,就出现了村落和农田,莫折大堤立刻派遣手下的流民军,发动了传统技能“抢劫”。
    莫折大堤也吸取了教训,遇到一些防御严实的汉人坞堡,他就不去啃这些硬骨头,顶多是派人勒索一些钱粮就跑。
    遇到那些羌人游牧民族,或者小型的汉人村落,莫折大堤就发动三光政策,将整个村子连同人口一起掳走当炮灰。
    百姓的屋子被拆了取暖,百姓的牛羊都被杀了取肉,毛皮被做成衣服取暖。
    而这些失去家园的百姓,也迫不得已加入到了流民军中,莫折大堤的队伍又得到了补充。
    就这样,莫折大堤一路走一路抢,终于抵达了首阳县界。
    和慕容绍宗这种擅长结寨打呆仗的将领不同,侯景用兵的特点就是险。
    结寨打呆仗并不是贬义词,事实上古往今来能把结寨打呆仗玩明白的将领也寥寥无几,守城也是个技术活儿。
    最有名的莫过于唐之张巡,将一个睢阳守的和铁桶一样。
    慕容绍宗自然比不上张巡,但是将他安排在陇西郡入口的襄武县,就是苏泽对他防御能力的信任。
    但是苏泽使用侯景就是另外一个用法了。
    侯景是那种喜欢冒险的将领,既然这样,苏泽就给他冒险的条件。
    临行前,苏泽曾经秘密召见侯景,给他划下了底线。
    如果战局需要,首阳城都是可以弃守的,给侯景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但是苏泽的底线是,侯景手头上的骑兵精锐不能拼光。
    侯景当场感动到流泪,诅咒发誓立了军令状,如果手下骑兵折损过半他自戕谢罪。
    苏泽扶起他,又交代了侯景首阳县附近的山川地理情况,这些都是苏泽的斥候随从搜集到的信息。
    侯景也不用纸笔记录,他看着沙盘就将这些刻在了脑子里,苏泽再问起来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对着沙盘比划了。
    不得不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猪之间都大。
    苏泽不是没有给王惠他们这些旧部机会,他亲自教授军官读写,也将抄录的兵书给他们读。
    可是他们就是不开窍,远不如文化更低,出身更草根的侯景学得快。
    而且侯景除了学习兵法之外,还沉迷于双陆,只是这家伙在双陆上的天赋远不如兵法上的天赋,也就是和苏泽旗鼓相当的水平。
    战场上,这块地区是侯景选择的进攻地点。
    这是一片沙化的荒地。
    关中的衰败,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很大。
    秦汉的时候,关中的树木是相当多的,就算是陇西这样的高原,能种植的土地也是很多的。
    这才有了关中是秦汉王霸之基的说法。
    可是随着拓荒,大量森林变成农田,而黄土高原这种自然条件,在失去了树防风后,农田很快就出现了沙化荒漠化现象。
    一阵风起,黄土高原的沙尘暴就能刮到长安,东汉时期关中已经无法支撑那么多人口,最后只能定都洛阳。
    大唐靠着京杭大运河的余泽,建立了从江南运输粮食进关中的水运渠道,算是解决了关中粮食不足的问题,但是土地沙化和树木减少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中一个例子,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还是伐薪烧炭南山中,那时候长安用的还是木炭。
    可等到了宋代,汴京已经没有木炭可以烧了,宋代官府要建立石炭场运输石炭供应汴京百姓烧火取暖,这石炭就是煤炭了。
    首阳县以东的这片荒地,在二十年前还是一块旱田,但是近二十年来,气温升高带来的剧烈对流气候,让陇西的风特别大,雨云被吹走,降雨随之较少。
    气候是一个系统性的影响。
    西域、河西的气温升高,降雨日渐充沛,今年河州、河西都迎来了丰年。
    但是陇西地区,包括陇西郡、秦州、岐州在内,因为气候极端带来的带来了干旱,农田不断退化,今年又是减产的灾年。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北方,今年六镇同样发生了干旱,请求朝廷赈灾。
    同样因为气候和人类活动产生变化的,就是江汉平原的云梦泽了。
    这个时代也是云梦泽的面积急剧减少,大量原本是大泽的土地变成了水田。
    曾经在王敦、桓温时代,江陵(荆州)能够造大舰,随时南下建康“清君侧”的长江水道,也拥塞到只能让普通战船通航的水深和流量。
    回到战场上,侯景的副将带领骑兵藏在谷地中,他则带领百骑拖着扫帚,藏在一片稀树林中。
    侯景用的战术,就是当年贺拔允解除武川之围的时候采用的战术。
    就是先在战场上扬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