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折冲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幕,太子殿下给予的敬重,绝不允许有人不尊敬大唐的官吏。
    这种自内心而来的一种骄傲与自豪,也能令李百药这般已经被岁月磨平棱角的人,再次泛起热血。
    之后几天,太子殿下依旧如往常一样,几乎天天都在中书省忙碌。
    有时候太子殿下也会抱怨,华西秋雨又来了。
    关中秋雨就是关中秋雨,太子殿下总是改不了口,顺口就说出了华西秋雨。
    西北的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当秋季从北南下的冷空气与还有夏季馀温,残存在西北的暖湿空气相遇。
    冷暖空气相互碰撞,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
    有时候这种阴雨会下一个月之久。
    吐蕃的使团并没有离开长安,而是留了下来,桑布扎暂住长安,并且将近来的事情,写成了书信,送去吐蕃。
    阴云遮住了天空,雨水落下时让长安城许多建筑都升腾着水雾。
    有人会喜欢这种雨景,也有人讨厌下雨天。
    兴庆殿内,李世民坐在檐下,摇椅徐徐晃动着,看着眼前的雨景。
    本来,宫里雨景也没什麽好看的,如果真要看雨景去龙首原看会更好。
    太监侍候在一旁,给陛下端上一碗刚沏好的茶水。
    可能陛下的心思并不在这雨景中,而是在想别的事。
    房玄龄脚步匆匆而来,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将手中的碗递给他,道:「喝口茶水,驱寒。」
    「谢陛下。」
    每到这个时节,关中气温就会下降得很快,尤其是到了夜里之后,气温骤降好像到了冬季。
    李世民低声道:「各卫府将领都怎麽说的。」
    房玄龄回道:「大家都没有异议。」
    李世民道:「朕本想再过几年,做这件事的。」
    「既然药师拿出了将领的名册,就说明没有后顾之忧了。」
    李世民神色多有犹豫,「朕还是觉得太着急了。」
    房玄龄回道:「陛下,这种事越早越好,拖久了反而不好。」
    不多时郑公魏徵与赵国公长孙无忌也来了。
    跟在后方的还有左武卫大将军秦琼,与金吾卫大将军尉迟恭。
    李世民看着冒雨而来的几人,拿起一旁的一卷书,低声道:「这是药师给朕的军中将领名册,以及后续调整将领的章程。」
    言罢,这卷书交到了房玄龄手里,房玄龄又交给一旁的尉迟恭与秦琼。
    几人分别传阅着,兴庆殿的屋檐下很安静,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不断落下。
    陛下还是一脸的愁容,心中犹豫不决。
    尉迟恭看完之后,行礼道:「陛下,药师所言不错,末将附议。」
    秦琼也道:「末将附议。」
    李世民再看向几人,缓缓道:「玄龄,辅机,郑公觉得如何?」
    魏徵道:「陛下,臣等都认为,是时候了。」
    李世民颔首道:「诸位与朕一起拟旨,入殿商议吧。」
    「喏。」
    众人跟着陛下走入兴庆殿,雨声遮盖了殿内的议论声。
    翌日,秋雨依旧下着,李承乾望着窗外,低声道:「今天又不能晨练了。」
    宁儿给殿下梳理着长发,她低声道:「这也挺好的,殿下可以多睡两个时辰。」
    「孤总觉得最近朝中要发生一些事了。」
    「殿下何出此言?」
    李承乾缓缓道:「近来房相与舅舅很忙碌,上一次房相这麽忙碌时,还是科举前后,现在老师与舅舅这麽忙,肯定又有事要发生了。」
    宁儿给殿下梳理好发髻,安静地站到一旁。
    李承乾穿着单衣,蹙眉看着漫天的雨水,冷峻的脸上多有思量之色,「泾阳还是没有消息送来吗?」
    宁儿回道:「派人去问过了,说是泾阳没有书信要送来,还听说最近许少尹与郭寺卿很忙,因为秋雨黄河上游的汛情,他们带着人正在疏通河道。」
    这个朝堂还是很忙的,大家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今年的秋雨雨量很大且很漫长,因此许敬宗他们身为京兆府的官吏,需要在这个时候组织乡民疏通河道,修缮河堤。
    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才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冒着雨赶工。
    谁也不能未卜先知,顶多算是未雨绸缪,怎料到这场秋雨会这麽大。
    李承乾站起身拿起衣架上的朝服,穿上之后,系好腰带,穿上官靴走到殿外。
    小福已备好了早饭。
    太子殿下撑着竹伞从后殿走到前殿,用了早饭就要去早朝。
    刚走出东宫,李承乾就撞见了皇叔李孝恭。
    李承乾将伞分给他一些道:「皇叔不用着急,时辰还来得及。」
    李孝恭与太子拼着一把伞,他凑近道:「听闻昨夜玄龄,郑公还有秦二哥一直在宫中,与陛下商议了一夜。」
    「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