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老师的一贯作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0章老师的一贯作风
    贞观十一年的冬天,冬至的雪花淹没了整座城。
    在街巷一处,放着一口大锅正在炖着饺子,这种米面带着羊肉大葱馅的饺子是长安城内最普遍的食物了。
    也不知道什麽时候开始,听说宫里的人喜欢在这个时节吃一顿饺子,因此坊间也开始了兴起在冬至日吃饺子的习惯。
    侯君集端着一碗饺子,往嘴里塞了好几个,一边嘴里嚼着还端起一碗羊肉汤畅快地长舒一口气。
    在京兆府的安排下,他们可以休息一个时辰再接着修建沟渠。
    皇宫内,一头小鹿带来了其他的小鹿,可守卫们只让东阳公主养的小鹿出入太液池。
    正当这些侍卫为难的时候,那群小鹿徘徊在外面不走。
    不远处传来了咳嗽声,侍卫们回头看去,见到了一个穿着道袍的小姑娘与太上皇来了。
    侍卫们连忙行礼拜见。
    李渊笑呵呵道:「承乾说了,让这些小鹿都进来吧。」
    「喏。」
    侍卫们这才让开路,领头的小鹿正是东阳公主所养的。
    它昂着头带着其馀更小的鹿走入太液池。
    李承乾正在钓鱼的时候,小鹿又来蹭暖炉了,而且还有其他的小鹿。
    看它们的亲昵程度应该是同一窝,围在炉子边取暖。
    明达仔细数了数,道:「爷爷,这有五只小鹿。」
    李渊道:「看它们的斑点都是一家人,养着吧,它们很有灵性。」
    她抚着头更小的小鹿的头,似乎还有些躲闪,不过多试了几次之后它就不躲了。
    「它们真好看。」
    李渊坐在一旁,点头道:「你父皇正在外面冬猎,或许是它心有所感,将它们都带来了,它们的天性会选一个更适合长大的地方。」
    李承乾翻看着手中一本册子,等太监脚步匆匆走来,将册子递给他低声道:「这是支教夫子的行为准则,你交给弘文馆的主事上官仪,让他抄录之后安排人分发给各县的夫子。」
    「喏。」太监得了册子又快步离开。
    父皇不在皇宫,朝中大事小事自己这个太子只能看着点。
    等炉子里的火熄灭了,小鹿们也才刚刚睡醒,它们抬头看了看四周,摆动着耳朵听着四周的动静。
    没见到生人,便陆续地走出水榭,在雪地里慢慢悠悠走着。
    爷爷到了午时就要休息片刻,就回了东宫。
    李承乾带着妹妹走入甘露殿内,相比较于兴庆殿的新奇,她对甘露殿很熟悉,因此对她来说这里没有什麽新奇的东西。
    父皇的桌上还放着不少奏章,有一些是直接放在桌上,等着皇帝回来处理的。
    李承乾拿起其中一份,见到又是一份军报,是关于高昌建设的论述,递上奏章的是郑公。
    蹙眉看着郑公的方略,他想要将高昌打造成一处屯兵之地。
    看完一份,再拿起一份,李承乾乾脆坐了下来一份接着一份地看着。
    有太监站在殿内,大气不敢出,就算是呼吸声都不能惊扰到这位太子殿下,这已是宫中不成文的规矩。
    也知道是谁传出来的,现在宫里太监们的心中都有了默契,绝对不能在太子殿下面前大声喘气。
    李承乾安静地翻看着这里的奏章,还有中原各地的人口呈报,家国建设的大事都在这张桌前了。
    还有关于赋税的论述,张玄素虽说人去了洛阳,可他还是会给皇帝递交治理国家的意见,说要厘清赋税,是国家大事的重中之重。
    更有如八十岁的虞世南,让她的孙女代笔书写了奏章,他老人家多半是口述的,他孙女代写的。
    虞世南用项羽来举例,说项羽疏远范增导致失败,而汉高祖皇帝亲近郦食其而得人心。
    希望父皇治下也能够多听劝谏,而不从劝谏之言。
    李承乾又看完了一份,再拿起另一份,也要拍父皇马屁的话语,或者用尧舜来做对比标准,衡量一个皇帝的品行。
    还有张玄弼递交奏章,说晋王殿下殴打了他的儿子张柬之。
    这个护短的张玄弼还看不得自己的儿子被打,身为皇兄是可以对弟弟妹妹的事加以管束的,因此简单地回了一句话,对一旁的太监道:「这份奏章从哪里来,送哪里去。」
    太监回道:「喏。」
    明达爬上父皇的桌案,打开一个木盒子,见到了一块玉石,她蹙眉观察许久,「皇兄!这石头会发光。」
    李承乾瞅了一眼,道:「夜明珠啊。」
    明达盘腿坐在父皇桌上,好奇道:「这东西很稀有吗?」
    李承乾颔首:「算是吧。」
    等窗外的雪势又大了一些,平日里都是母后与父皇带着小兕子,李淳风道长依旧还在闭关中,除了每天有人给他送去吃食,这位道长闭门不出。
    东宫的晚饭很安静,近来小福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