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卖去关中以东的各县,价格还能再贵一些。」
    小福道:「嗯,如果卖去崤山以东,能更赚钱的。」
    现在的杜荷正在疯狂汲取应公的行商经验以及应公原本的经商渠道,正在成长为关中最大的商人。
    因肥皂杜荷赚了第一桶金,因桌椅又是杜荷第一个吃到的甜头,互市也是泾阳先得利。
    不知不觉间,家产万贯对杜荷来说不过如此,甚至为此很烦恼。
    除了将金钱转换成劳动力,作为一种长期与短期的劳动力资产,要不就是换成银饼。
    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想到,如今将大量铜钱转化成更稳定的资产的办法。
    李承乾叹道:「短短两年间,杜荷变得太有钱了,你们知道吗?程处默拿着泾阳的钱在外面胡吃海喝,杜荷眼皮都没眨过一下。」
    宁儿低声道:「处默小将军将来能够成为殿下的好帮手的。」
    「孤的好帮手啊?」
    小福道:「殿下将来会需要帮手的。」
    小福的个子不高,也不太聪明,但就连她都知道现在的东宫需要帮手,东宫的实力太弱了。
    再看眼前,李承乾笑道:「杜荷依旧拒绝了孤的建议。」
    宁儿道:「是让杜荷公子经营土地买卖吗?」
    「白银与黄金依旧是最硬的通货,放在杜荷眼前的也就只有地产,」
    宁儿低声道:「可如果在长安买卖房子,并且哄抬房价,杜荷就会背负骂名,京兆杜氏的脸面是极为重要的资产。」
    按照宁儿的说法,如果他参与这种买卖,这种败脸面的行为就是最大的败家。
    长安城居住不易,朝局稳定的后期,能够在长安有一间屋舍都是极其珍贵的。
    也就有了后来韩愈说的那句,「可谓贵而能贫,为仁者不富之效也」
    这是一种长安过度「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小福抬头看着宁儿姐,低声道:「现在宁姐姐讲话的方式越来越像太子殿下了,资产这种话好生僻呀。」
    宁儿的脸稍稍闪过一抹红色,她连忙道:「奴婢只是顺口就说出来了。」
    「很多时候给弟弟妹妹们讲课,宁儿姐就在一旁听着,自然就学会了。」李承乾看着小福道:「倒是你,平时站在一旁听着也没有听进去。」
    小福低着头,「有时候太子殿下讲的道理太高深了,奴婢听不懂。」
    这丫头本就不聪明,倒是东宫掌厨的好手。
    李承乾起身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小福能做好饭菜,还能推陈出新已很厉害了。」
    小福双手放在腹前,被夸得小脸红彤彤的,扭捏道:「殿下过誉了。」
    宁儿带着笑容,不论太子此话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这无疑会让东宫更团结。
    这是好事,东宫团结,上下一心才能更好地为殿下办事。
    小福的能力也确实值得夸赞。
    李承乾叹道:「今晚吃什麽?」
    小福连忙道:「奴婢这就去看看,今晚能吃点什麽。」
    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了寝殿。
    大唐只是有了一星半点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在于李渊会在太液池边高唱「再借五百年」
    当年颓废沮丧的爷爷,如今的他又有了想要长寿的渴望,当他唱起这首歌,内心中对将来的向往不言而喻。
    午时已过去了,太子离开东宫的时候,正值午后。
    今天的天空阴沉沉,多半是要下雨了。
    宁儿提着伞追上三两步,将竹伞递上,道:「殿下就要下雨了。」
    而后,她站在东宫门口,看着太子殿下拿着伞独自一人走远。
    李承乾走出承天门,一路走到中书省,天空就传来了隆隆的雷声,七月天的长安还有雷雨。
    大雨落下的时候,李承乾三步并两步跑入了中书省。
    「舅舅,这是京兆府的文书。」
    中书省没什麽人,只有于志宁与岑文本帮着查阅各地文书。
    长孙无忌正在批阅着,接过文书看了一眼,淡淡道:「殿下也不用事事禀报。」
    李承乾揣着手坐下来,「也对,等孤有了成效,或者是孤闯祸了再告诉舅舅也不迟。」
    闻言,长孙无忌皱眉看了看四下。
    于志宁手中的笔稍稍一顿。
    岑文本也是尴尬一笑。
    太子殿下说话直接,与赵国公讲话也不会拐弯抹角。
    本来嘛,让赵国公照看着,无非是陛下担心太子会闯祸,如有成效也要第一时间告知赵国公。
    长孙无忌忧愁道:「要是闯祸了,老夫与殿下一同领罪便是。」
    岑文本从一堆文书中找出一卷,道:「殿下,这是吐蕃送来的。」
    李承乾接过文书,蹙眉道:「吐蕃人?」
    岑文本回道:「吐蕃大相禄东赞知道了关中与突厥的贸易往来,还知道了西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