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陈年旧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说崇文馆是东宫太子直领,那麽往后的温彦博老先生与这位颜之推的后人颜勤礼,都给了太子门下。
    思量完这些,李泰悄悄叹息,太子门下的能人有了许敬宗,上官仪,现在又多了温彦博与颜勤礼。
    穷则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李泰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复述着老师的话语。
    颜勤礼行礼道:「谢陛下,臣领命!」
    温彦博拄着拐杖站出朝班,他老人家朗声道:「陛下,高句丽使者已经许久未有朝贺,敢问是否已有了不臣之心?」
    老先生开口问了一句,没有直言东征。
    殿中侍御史张行成站出朝班,朗声道:「陛下,不论高句丽是否前来朝贺,他们都是罪臣,盘踞辽东四郡,自立高句丽王未得到陛下册封,这就是叛逆之举。」
    皇帝还没开口说话,就被安了一个叛逆的名头。
    张行臣所言的辽东四郡,是指汉武帝时期在辽东半岛设置四郡。
    李承乾安静地站着,听着群臣低声议论着。
    意外的是这一次武将一列十分默契地保持了静默,可能大家都明白,这个时候东征是一个不恰当的时机。
    昨天在甘露殿,老先生就说了东征高句丽的事,那时候父皇没有正面答应。
    老先生心中牵挂收复中原失地,现在又在大朝会上说了起来。
    温彦博朗声道:「陛下!高句丽王实为不臣,何不征讨之。」
    言罢,魏徵走出朝班,朗声道:「陛下!如今大唐立足未满二十年,人心归附需长久治理,岂能轻言东征。」
    李世民神色凝重,看向一旁的三个儿子。
    李承乾,李恪,李泰三兄弟皆是呆立原地,都不想掺和的样子。
    最后目光聚焦在太子身上,李承乾一动不动,闭着眼进入了养神状态。
    李世民只好继续看向朝班。
    温彦博道:「若让高句丽壮大,带着兵马直扑幽州,又该如何?魏徵你想过吗?」
    老先生语气重了几分。
    魏徵道:「幽州自有将领镇守,陛下登基至今才九年,若现在大军征讨高句丽,岂不是自毁根基。」
    温彦博转身看向他,又道:「这麽多年了,魏徵非要与老朽一直如此吗?」
    魏徵手执笏板行礼道:「非是因当年之事,当下断不是东征之时。」
    温彦博下巴有些颤抖,言道:「当初隋帝东征,有多少将士埋骨辽东,将士埋骨异乡,尸骨不得还乡,有多少人家为此牵挂至今,魏徵!你就没想过吗?」
    眼看双方气势越来越凶,就快要吵起来了。
    老先生年纪大了,就怕当场气得出个好歹,房玄龄连忙站出朝班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先派出使者询问高句丽王。」
    李世民这才点头,「房相所言,也是朕所想,太子觉得呢?」
    朝班突然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太子。
    见皇兄没有反应,李恪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恍惚地睁开眼,目光扫视四下,朝班众人都看向了自己,舅舅正在悄悄地挤了挤眉。
    李世民板着脸,这小子难道是又睡着了?
    李承乾站出来,道:「儿臣附议。」
    「朕说什麽了?伱附议……」
    「儿臣觉得可以先派出使者,使者去了之后斥责高句丽王,再请高句丽王来长安面见父皇,觐见天可汗,若他来了且认错态度诚恳,便将他留下来,若他还以高句丽王自居,将人拿下。」
    温彦博面向太子,问道:「若不来呢?」
    李承乾温和地笑着道:「当然是征讨之。」
    朝臣多是点头,赞同太子的说话。
    岑文本与褚遂良站出朝班朗声道:「臣附议。」
    长孙无忌也站出朝班,道:「臣附议。」
    众人躬身道:「臣等附议。」
    温彦博的态度好了不少,缓缓转头看向这个太子,拄着拐杖闭上眼,呼吸也平顺了不少。
    「礼部!」
    听到陛下话语,李百药站出朝班,道:「陛下。」
    李世民沉声道:「礼部选定使者,前往辽东。」
    李百药朗声道:「臣领命。」
    温老先生是主张东征的,郑公的主张则是眼下不是东征的时机。
    折中一番,就像太子说的,先派出使者看看高句丽的态度,从中还能做一些文章,师出有名。
    李承乾向老先生行礼。
    温彦博垂下眼神,稍稍一弯腰行礼。
    颜勤礼笑着作揖。
    众人走回了朝班,大朝会又进入了正常的流程。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保持着静默的状态。
    一直到了晌午都过去了三刻,李承乾感受到肚中的饿意。
    直到一声退朝,这才长出一口气。
    早朝结束,开朝第一天众人都很忙,东宫也不见客人来用饭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