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内容。
颜勤礼一边解释道:「渭南的一批学子与一群士族子弟打了起来,动手的人还不少,还有一些人受伤了,双方斗殴的人数不少。」
许敬宗蹙眉道:「这是近年来第几次这般斗殴?」
颜勤礼回道:「有十馀次了吧,不过……渭南县的几个乡长与县令都问话,是不是过了元宵在处置这些人。」
本就是过年时节,又正值庆贺新帝登基。
许敬宗吩咐道:「训斥一番,让他们做三个月的苦力,这麽有精神打架,都给我去干苦力修淤地。」
支教进行有近十年了,大致上也有八年,这些年确实培养了不少人,而且都是崇文馆的支教之策下培养的学子。
受支教影响最大的就是关中子弟,现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是受崇文馆支教之下而学成的学子。
这些人是现在新帝以及科举制度最坚定的拥护者,也是支教之策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这一次斗殴事件,并没有关中士族的参与。
许敬宗倒是松了一口气。
有小吏匆忙而来,道:「许少尹,听闻褚遂良给殿……不!是陛下,他给陛下送去国策了。」
闻言,许敬宗突然站起身,道:「国策?」
「说是治国之策。」
许敬宗思量片刻,又道:「给老夫准备笔墨。」
「喏。」
贞观一朝只有二十年,乾庆元年,正月初二。
李承乾本打算见一见诸多皇家的亲戚,来长安道贺的几个叔叔也都到了,还有几个堂兄弟。
而渭南县斗殴的事,也送到了这位新帝的面前,还有褚遂良的国策。
褚遂良人没来宫里,只是让人送来了奏章。
新殿内,这里保留了以前兴庆殿的样式,李承乾翻看着奏章,褚遂良是一个爱表现的人,也难得他正值新年,还送来了国策。
可能在他看来新帝登基就是要制定新的国策的。
李承乾看着洋洋洒洒的一篇国策,一字一句中无非看到的就是分地与扶贫两件事。
大唐平定天下之后,土地兼并的风气还是有的。
褚遂良希望在增补田赋的事上来给兼并人家施压,逼迫他分地,太理想了。
之后则是用扶贫之策,在河北与博州,黄河的北岸几个重要州府吸纳人口,开始建设。
洛阳的成果就在眼前,他觉得这种成功也一定可以复刻的,也太理想了。
李承乾吩咐道:「将这份国策,交给舅舅。」
内侍接过奏章,道:「喏。」
忙完眼前的事,李承乾走到新殿外,张弓搭箭瞄准了远处的靶子,一箭放出,箭矢精准地落在靶子上。
不是说褚遂良的国策不好,只是丽质她们还需要时间。
临川公主快步走来道:「皇兄,稚奴与慎弟的书信。」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长弓,拿过书信道:「他们在洛阳还好吗?」
临川道:「好着呢,父皇下旨让皇兄登基之后,他们兄弟两人几天间,常喝得大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