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就是李淳风道长这一生,梦寐以求的宝物,」
小鹊儿拉着她的袖子道:「明达姑姑先用饭吧。」
饭桌上,李承乾扶着爷爷坐下来,问道:「往后可以造一个更大的,用木筒造出来的望远镜太简陋。」
「皇兄,这就很好了,李道长在老君山闭关多日了,妹妹可以写信让他下山了。」
李承乾刚坐下来,又道:「他老人家在山上多久了?」
明达回道:「自父皇东征之后就去山上了,一直没有下山。」
饭后,李承乾将一把钥匙递给她,又道:「这是皇宫北侧鼓楼的钥匙。」
明达接过钥匙,有些困惑。
李承乾又解释道:「那是长安地势最高的地方,能够一览大半个长安城的光景,也能够更近地看看天,如果你将来也要去老君山,朕就将整座老君山赐给你当作公主封地。」
她高兴地拿过钥匙,道:「谢皇兄。」
李渊瞧着孙女高兴地离开,低声道:「你还真大方呀。」
「爷爷说笑了,若明达能够在天文一途上有所建树,朕的这点大方算得了什麽。」
一家人正坐在太液池惬意地享受着夏日里并不多的凉意,又有内侍来报,「陛下,波斯使者与大食使者求见,他们在朱雀门前又打起来。」
李承乾缓缓点头,饮下一口茶水,看着正在学写字的女儿没有搭理。
小鹊儿已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了,孩子们的起点一个比一个高,初学的字体就是名家。
在大唐,王羲之的真迹字帖还留有不少,就在宫里保存着的也有数十份,这都是当年父皇搜集而来,或者是别人进献的。
内侍又道:「人已被京兆府拿下了,礼部尚书许敬宗询问陛下是否要过问。」
自从吐蕃人的事闹过之后,京兆府与大理寺都加大了长安城的巡查力度。
「交给京兆府刘仁轨去办。」
「喏。」
这天夏夜,陛下依旧没有见两国的使者,朝中本就是休沐,人们都在躲避着酷暑,朝会要等到关中夏收时节才会再次召开。
波斯与大食的两国使者被刘仁轨押进了京兆府的地牢。
「我是波斯王子!你们不能这麽对我!」卑路斯大喊着。
声音在牢房内回荡着。
狱吏问询道:「刘少尹,这些人到底是大食与波斯的使者,是否要多照料一番。」
刘仁轨板着脸走出地牢,吩咐道:「就按照寻常的人犯处置,平日里让他们都去扫大街,再敢闹事就发往西域种树。」
「喏!」
这两年,长安城的治安非常好,长安城的官吏也很多,在当今陛下的国策公布之后,人们都知道现在的朝中官吏要做什麽。
陛下的国策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阐述,保境安民。
未来五年,要夯实边疆,内治以民生为主。
当这些国策都贴在朱雀门的墙外,隐约间就形成了一种坊民监督的局面,再者现在的皇帝又是个极为严苛的,新帝登基以来各地包括朝中被撤换的官吏没有几百也有上千了,朝中官吏的压力陡然增大。
以往父皇在位的时候几度将国事交给东宫,现在退位了反倒是更关心,担心这个儿子当不好李唐的皇帝。
听说皇帝将两国使者关押,这位太上皇就召见了当年的房相与赵国公。
像是当年商议国事一般,李世民坐在上首,而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坐在两侧。
酒水倒入碗中,李世民忧虑道:「他这麽做,会让其馀诸国忌惮的。」
看两人都不言语,李世民询问道:「辅机,你近来在做什麽?」
长孙无忌回道:「在安抚一些陇西旧人。」
房玄龄道:「陇西各大族对朝中很不满,这倒是有劳赵国公奔波。」
「老夫若劝不住他们,等陛下要收拾的时候,他们那些人恐怕福祸难料了,现在能劝一些是一些吧,是为了他们好。」
「你也不容易,都告老了还要忙这些事。」房玄龄说着话,颇为感慨。
「都是以前就留下来的破事,老夫不如陛下敢于决断,换作是陛下处置他们,恐怕会将那些人杀了。」
李世民咳了咳嗓子。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这才意识到陛下的存在,一齐停下话语,
「朕听闻现在有很多儒家子弟对朝堂很不满。」
房玄龄思忖了片刻,道:「以前的隋文帝是颇为看重儒术的,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
长孙无忌回忆着过往道:「那些年就留下了不少儒家学子。」
长孙皇太后很不喜欢这种聚会,几个老家伙聚在一起商议国事,看起来什麽都很关心,说再多……他们又不能改变现在的局势,更不能改变承乾的想法。
承乾做得有什麽不对的吗?明明如今的朝堂越来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