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应了这个约定。
在中书省外安静地坐了许久,就如李靖大将军说的那样,他既能够平章政事,也能够在这个皇城中随意走动。
这都是皇帝给他这位大将军莫大的权力。
只不过李靖大将军来皇城中好像是来散心的,要不就是看看以往的旧友如何了。
「听说关中各县对太子殿下颇有议论?」
李承乾叹道:「是呀。」
「如今还是这样吗?」
「现在不这样了,老师与舅舅做了一些事,如今各县的县丞很听话,京兆府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让他们种树他们绝对不敢偷懒。」
李承乾接着道:「其实吧,孤不喜欢与人讲道理,这是一件很累的事。」
李靖道:「当年陛下在渭水与颉利可汗斩白马立下盟约,其实陛下也不是一个喜欢与人讲道理的。」
皇城内,许多官吏对李靖大将军都是有敬意的,但因身份特殊没人敢与这位大将军多说话。
倒是令人惊异的是,太子殿下坐在李靖大将军已聊了许多了,而且大将军笑容很欣慰。
岑文本与于志宁走出中书省,见到与大将军坐在一起的太子殿下,不免好奇,一步三回头,回头再回头。
「岑侍郎,太子殿下与卫公走得很近吗?」
岑文本手拿着要交给门下省的文书,蹙眉道:「你是东宫詹事,伱难道不知道?」
于志宁回道:「下官虽是东宫属官,可平日里与太子殿下走得并不近,也就在这里能够与殿下说上一两句话。」
岑文本思量着,心中困惑。
于志宁接着又道:「朝野皆知,卫公自阴山一战大胜之后便深居简出,很少与外人走动。」
听着大将军说着当年的事情,李承乾坐在一旁仔细听着,李德謇就站在殿下的身后,面带笑容。
李靖道:「其实太子殿下的老师是个很厉害的人,当年高士廉对其评价颇高。」
李承乾道:「孤跟着舅爷,还有老师也学会了不少道理。」
李靖低声道:「太上皇的身体如何了?」
「爷爷近来戒酒,不过能够喝一些葡萄酿,也算是给他老人家的晚年多一些慰藉了,有东宫的孩子们陪着他老人家,多少也能让爷爷的心境年轻一些。」
「其实陛下最牵挂的便是这位老人家。」
李唐这个大家庭,走到了现在,要说复杂也不复杂,可要算上宗室与外戚,其实也挺复杂的。
可现在的李唐,总是擅长将一些复杂的事,做得简单一些。
大概有一个时辰,房玄龄也从中书省走出来了,笑着道:「卫公,许久不见了。」
李靖被李德謇扶着站起身,作揖道:「玄龄近来可好。」
房玄龄看了看一旁的太子,笑道:「挺好,不如与老夫走走?」
李靖颔首道:「也好。」
李承乾揣着手站在原地,看老师与大将军走出皇城。
不多时,见舅舅也走了出来,李承乾道:「老师与大将军刚走。」
长孙无忌抚须走到一旁停下脚步,道:「太子殿下与大将军走得很近吗?」
「那日游园之后与大将军见过两次。」
「嗯。」长孙无忌的神色放松一些,接着道:「若是李靖能够传授殿下一些兵法韬略,也是很好的。」
「那也要李靖大将军肯教才好。」
「可有些本领不是谁想学就能学会的,这天下何时才能再出现一个李靖这样的人物。」
李承乾又拿出一颗茶叶蛋递上。
长孙无忌接过茶叶蛋心里有些好奇,这大外甥的袖子里到底放着多少东西?
「关中的五年规划已交给陛下看过了。」
「父皇是如何评价的?」
「是房相交给陛下的,说是陛下什麽都没说,既没有说好,也没有说坏。」
「多谢舅舅提点。」
日近黄昏,长孙无忌吃着茶叶蛋,也迈着脚步离开。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大唐终于清闲许多,贞观一朝也到了上升期。
所谓的上升期,在满足温饱还有些困难的前提下,李承乾希望让这个上升期再高一些。
比如说稍稍将步子迈得大一些。
回头看向中书省内乱糟糟的情形,这位太子面色多了几分纠结,看向零星留下来的几人,问道:「还有什麽事情吗?」
听到太子的问话,几人慌乱低下头,垂手而立。
李承乾迈步走入,神色多有不悦与不满,道:「要没事了,就都出去吧。」
「喏。」几人脚步慌忙地离开。
等到这里就剩下了自己一个人,这才开始收拾,先是将点着的蜡烛与油灯全部吹灭,放到角落整齐摆放成一排。
而后将卷宗文书,全部分类放入书架中。
近来朝中清闲了许多,除了京兆府还有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