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令人费解的变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6章令人费解的变化
    安静的屋内,李承乾走到病榻边,呼唤道:「老先生?」
    温彦博又不再言语了,缓缓闭眼,只留下了些许呼吸。
    东阳诊脉了片刻,又探了探老先生的鼻息,低声道:「皇兄,老先生的神智已……。」
    李承乾点头道:「孤知道了。」
    东阳试探地按了按老先生的太阳穴,又用银针刺入老先生的头顶,见久久没有反应,她缓缓摇头,收好银针,站到了一旁。
    李承乾会意走到屋外,看着老先生的两个儿子与一众亲眷道:「安排后事吧。」
    屋外又传来哭声,三三两两的亲眷开始安排各项事宜。
    东阳安抚着通人性的小鹿,它感受到这些悲伤的情绪,隐约也有一些不安,不停用头蹭着主人的膝盖,又轻咬着主人的裙摆。
    到了夜里,温家的开始了丧事,老先生也失去了体温。
    看着太子殿下行礼叩拜之后,温挺送着太子殿下与东阳公主走到家门口,他低声道:「当年随着家父从辽东一路走回来的时候,见到了许多人家都在哭嚎。」
    他抬头叹道:「多少将士埋骨辽东,那些失去了至亲的家眷还在念着亲人的尸骨回来。」
    「孤知道,孤会记住的。」李承乾拍着温挺的肩膀道:「你也别太过伤心了。」
    温挺作揖行礼。
    李承乾对他道:「等老先生的事办完,你就来京兆府任职,往后将心力用在建设之事上,等到将来能够东征的那一天,一定将那些尸骨带回来。」
    温挺作揖道:「臣领命,臣还有一请。」
    「你说。」
    「还望有朝一日,太子殿下能够容许在下随军东征。」
    「好,孤答应伱,但在此之前你也早点从丧父之痛中脱离出来。」
    温挺朗声道:「喏。」
    东阳就站在门外,等皇兄与温挺说完了这些要事,才一起回宫。
    走在安静的街道上,兄妹俩一时间无话。
    贞观十一年的八月,今年的夏季比去年更温和一些,今天长安又下起了大雨。
    温彦博老先生安葬之后,皇帝下旨给了谥号,陪入昭陵。
    皇帝给了这位老先生莫大的敬意。
    雨幕中的长安一切都显得很朦胧,站在太液池边看去,隐约能够看到一头小鹿身影,它正在湖边饮水。
    安静的别苑内,母后正在听着丽质与东阳讲述这些天的所学所得。
    李承乾与父皇坐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雨水发呆。
    发呆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闲暇之馀,太子殿下都会这麽做。
    偶尔会有几滴雨水飘入屋檐,落在父子俩身上。
    李承乾闭着眼,夏日偶尔的凉快令人觉得舒适。
    李世民道:「李淳风对天地的理解,道门中许多人反对。」
    「父皇是觉得李道长领悟的天地奥秘与儿臣有关,是吗?」
    李世民低声道:「你放心,李道长不会将这些引到东宫。」
    「这都是李道长的心血,与儿臣没有关系。」
    因天地之间的奥秘,李道长都快被道门中人除名了,反对这种学说的人亦有很多。
    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麽多年以来随着一件件事就能看出来,人都是随着自然与当下的环境,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结构改变。
    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就要先从环境改变,当环境变了人也就不一样了。
    这就像是东宫,东宫就是一个小环境,这个环境如何由太子说了算,因此弟弟妹妹的价值观,更容易塑造。
    可将她们的价值观单独放在外面,又显得特立独行。
    只不过由于皇子与公主的身份,弟弟妹妹特殊一些,也没什麽,身份上就决定了她们可以与众不同。
    再往大方面地说,这些年以来京兆府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改变关中的环境。
    李道长的学说不被大部分人接受是正常的。
    又或者,李承乾觉得古来圣贤皆孤独,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但这都没关系,人类的智慧总是站在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肩膀上,还会有人站在李淳风道长的肩膀上。
    又小憩了片刻,李承乾拿起一旁的竹伞,就要离开。
    李世民道:「中书省还有事?」
    也没见儿子回话,一旁的李渊道:「这孩子还在牵挂着潼关与洛阳。」
    现在爷孙三辈人也就李渊最自得其乐,有时候光是看着小兕子把玩积木,他都能看好久。
    李承乾撑着伞一路路过太极殿,空旷又开阔的太极殿前,也没有见到人影。
    四周大雨茫茫,走入皇城中才能见到一处处看着门的官邸中还有人在走动。
    这里至少多了一些人的气息,不像尚书省。
    在尚书省见不到一个活人,父皇给了自己进入尚书省之权,并且能够在尚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