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段时日,有一个少年僧人来到了寒山寺,这个少年僧人很好学,并且勤学好问。
    从一些年迈的老僧口中得知,十馀年间,这个少年僧人几度辗转各处寺庙,他从一些来寺庙的客人手中借书,而那些客人多数都是王谢公卿之流。
    之后,这个少年僧人换下了僧袍,留了长发,前往了长安,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当这个少年僧人再来扬州,到了江都,又来了苏州,他已换了一副模样。
    那时候的小僧成了御史上官仪,成了朝中的重臣。
    因清查田亩的事,下令在寒山寺后斩首犯人的也是上官仪。
    再之后听闻上官仪去了乌衣巷,又杀了很多人,抓了很多人。
    当年乌衣巷的王谢之流借书给上官仪看,可现在上官仪向他们挥起了屠刀。
    他们的善举却成了多年之后的刀刃。
    玄奘摇头道:「如果他们本就为恶,他们早晚会自尝恶果,这不是上官仪忘恩负义,是他奉命行事,除恶本就是御史的职责。」
    王福畤道:「如今的御史太厉害了,有的御史能够察言观色,判断对方是否说谎,还有的御史能够抽丝剥茧地查案,甚至有些御史能以一敌十。」
    杨德裔感慨道:「只是这件事发生在上官仪身上,令人何其兴叹呐。」
    在寒山寺,玄奘听到了一件鲜有人知的往事,也不知道上官仪杀了那些人后……他是何感想,恩情与善恶总是难以分辨。
    在这里,玄奘又听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以前,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总是令人伤感,在听这个故事时觉得世道不公,若再细想会觉得这世道苍茫之下,还有多少这样的人。
    接下来的时日,玄奘去见了寒山子的墓碑,见王勃与杨炯颇有天赋,便在此处教导两个孩子。
    到了四月时,玄奘要再一次启程前往灵隐寺,他在枫桥上送别了王勃与杨炯。
    当玄奘从苏州离开,途经扬州时又听闻了一件事,刑部尚书刘德威过世了。
    许多扬州的农户去送别刘德威。
    玄奘站在路边,人群齐齐穿着孝服。
    刘德威在扬州的治理结束了,他来扬州之时就不打算再回去了,待扬州平定之后,他也终于长辞人世。
    玄奘向人群行礼,低声念了一声佛号。
    当一路来到了江都,玄奘在这里见到了一队御史。
    「老师,来了一个僧人。」一个少年人忙道。
    玄奘带着温和的笑容走上前,道:「在下玄奘。」
    站在这个少年身边的男子转身,道:「江南巡查御史,李义府。」
    玄奘神色了然,道:「原来当面就是名震江南的御史。」
    站在李义府身边的骆宾王道:「那你知道名震山东的吴王殿下吗?」
    「听说了。」
    李义府道:「不要失了礼数。」
    闻言,骆宾王稍稍行礼。
    玄奘走上前,看到了一旁的墓碑,这个墓碑上就有梁祝两字,「这个故事很动人。」
    李义府道:「有些人只知道这个故事悲凉,却不知道这个故事的背后有多麽地残酷。」
    玄奘道:「御史也是残酷的。」
    「御史不残酷,人心就会变。」
    玄奘道:「梁祝被葬在何处?」
    李义府摇头道:「没人知道梁祝在何处,上官仪与我寻遍了江南也找不到他们,此后上官仪在江都祭拜他父亲时,顺手在这里立碑。」
    「是因当年的江都之变?」
    李义府一路走着解释道:「江都之变发生的时候上官仪还年少,那时候他藏匿了起来,躲避着宇文化及的追杀,这些事他从来只说只言片语,他的过去我也不清楚。」
    玄奘道:「我听说过。」
    「看来大师见多识广,倒是下官陋见。」
    「其实知道以前事的人也不多了,都是一些传闻而已,当年的人都过世了。」玄奘走到江边看着一处忙碌的江岸,道:「当年宇文化及就是在那里杀人的吗?」
    李义府摇头道:「不是。」
    骆宾王道:「你问这些做什麽?」
    玄奘道:「我与陛下有约定,陛下帮我保存那些经书,让我多看看这人世间。」
    「难怪你见多识广。」骆宾王又问道:「你去过长安吗?」
    「我从天竺归长安,从长安离开又来到了这里。」
    骆宾王算着时日,道:「那你走得真慢,从洛阳下扬州顺流而来,最多十日。」
    玄奘道:「贫僧是走来的。」
    骆宾王惊疑问道:「一步步走来的?」
    「正是。」
    正说着话,有人骑着快马而来,见到人下马言道:「御史台政令!」
    李义府伸手接过文书,看着上面的内容,道:「还请回禀陛下,臣会安排的。」
    玄奘不想知道朝中的政令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